青少年为何需要哲学教育?刘擎说:为了不当“精神上的难民”

2022-03-06 03:38:15 作者:孙立梅 来源:周到

“在懵懂而充满好奇心的年龄,我遇到了几位老师,他们很热心地跟我谈些奇奇怪怪的‘深奥’问题。他们激发了我的奇思异想,开启了我后来的学习和探索,最终使我成为现在的自己。”

在《从惊奇开始:青少年哲学第一课》的导言中,刘擎这样写到。那些“深奥”的问题,就是哲学。

对于一名懵懂少年来说,在自我意识刚刚觉醒、开始对世界投以或好奇或怀疑的目光时,引导他们进行哲学思考,恰逢其时。也正因如此,包括刘擎在内总共8位高校哲学系教师,合作推出《从惊奇开始》一书。

今天下午,这本书的3位作者——华东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刘擎、上海交通大学哲学系副教授蔡文菁、同济大学哲学系副教授高松,举办主题为“年轻人的爱智之旅,从哲学开始”的读书沙龙,探讨国内的哲学教育,以及哲学对中国青少年和当代中国人的意义。

最重要的是培养哲学气质

哲学、哲学教育,这些“大词”,乍听上去很容易令青少年感到压力:平时学习已经很紧张了,还要专门去学哲学?三位老师都纠正说,大家千万不要把哲学教育,狭隘地理解为就是书本学习。

在蔡文菁看来,哲学教育其实已经渗透在教育的方方面面,学校的语文、外语、数学等课程当中,都需要进行不同程度的哲学思考。哲学教育完全应该在更宽泛的意义上,对我们的社会和整个教育体系发生作用。

“像我自己小时候,特别在乎标准答案,但我们现在更希望小朋友能够提出新的看法,意识到一个问题有很多可能性。

在个人层面上,意识到我自己也有很多可能性。在社会层面上,可以勇敢地去推翻已有的想法,去创造和创新。”

高松说,狭义的哲学只是一个学科、一门专业,但哲学问题对于人们来说,却是日常存在的。只不过,成年人在习惯性思维中,逐渐失去了惊奇的能力。但孩子们天生就会好奇,会提出疑问,因此才会有“哲学是人类的童年”的说法。

同济以理工科学生居多,所以高松经常对来听课的学生们说,不一定非要记住老师们讲了什么,哲学课最重要的是培养一种精神,一种对现有观念体系产生质疑的能力。这对他们日后从事科研工作,其实具有重要意义。

“哲学就是让我们可以跳出既定框架,对我们司空见惯的东西不断提出疑问,这是哲学可以带来的思考。”

刘擎说,哲学教育作为对一种气质、一种敏感性的训练,是更为重要的事情。

“无论是对青少年还是成年人,哲学更重要的是一种精神气质和思维方式的训练。它能让你更清澈地辨析复杂的问题,保持开放的心态,而不是淹没在生活的、大众的洪流当中。”

哲学塑造更为丰盈、有趣的人

从小时候好奇的“我是谁”“我从哪里来”,到青少年时期追问的“我的存在有何不同”“人生到底有什么意义”,宽泛意义上的哲学和哲学思考,其实贯穿于每个普通人的一生。哲学教育其实也是如此。阅读、思考、辩论、科研,都是不同形式的哲学训练。

刘擎教授在综艺节目《奇葩说》中的精彩发言,引起很多年轻观众对哲学、政治学的兴趣。刘擎笑言,做哲学家跟有哲学气质是两回事;对更广大的人群来说,哲学作为一种气质、一种敏感性更为重要。

“它能帮你塑造你的人格气质,这个是细雨润无声的事情。也就是说如果你具有哲学的素养和敏感性,你多多少少会是一个更通达的人,而且一般来说也会变得谦逊。因为大家知道哲学有几个根本性的发问,世界好多问题是悬而未决的,所以你一般来说会克制自己变成真理化身的那种冲动。

在生活当中,我看到很多蛮横的人,愚蠢、而不自知、而蛮横的人,他们就完全缺乏哲学气质。哲学就是反愚蠢的。”

即便从实用角度,哲学也有为人们“赋能”的功用。

“一个经过哲学思维训练的人,更容易在交谈当中把问题澄清,更能够想到哪些问题是能解决的,哪些是不能解决的,原因在哪里。这些人肯定在生活当中是明白人,一般来说在工作当中,在团队当中,会有更好的表达和表现。”

而对正处于成型期的青少年来说,良好的哲学教育,显然会有助于他们的健康、全面成长,而且会对他们的终生产生影响。

“我固执地相信,在宽泛意义上,哲学训练会让一个人拥有更加丰盈的生命,而且成为一个有趣的人。有趣的意思是不那么教条,不是别人说什么就相信什么,不是一个‘精神上的难民’。我看到过很多器宇轩昂的发言,可他们都是‘精神上的难民’。”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孙立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