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总理出席万隆会议的中山装,唯一一处破损竟在这里?这件珍贵藏品亮相苏州河畔华政园的大思政课
大国外交,风度尽显。今天(3月5日)下午,周恩来总理1955年参加万隆会议时身着的浅色中山装,亮相苏州河畔华政园。
“周总理非常爱惜这身衣服,其家人也十分珍视,却有唯一一处破损,大家猜猜是哪里?”
“一般人的衣服,最容易破损的地方是肘关节,而这件衣服破损的地方在领口。因为总理日以继夜地伏案工作,所以领口这处磨损见证了他的辛劳。”中共一大纪念馆宣教专员张璨、藏品保管专员赵嫣一与华东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赵庆寺教授,为华东政法大学学生联合带来了一堂主题为“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思政课。
张璨向学生讲述了周恩来总理出席万隆会议的历史故事。
万隆会议是首个由亚非国家自己举行、且没有西方国家参加的国际会议。此次会议上,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外交方针,最后形成团结、友谊、合作的“万隆精神”。
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中国外交政策发展历程,赵庆寺为学生们娓娓道来周恩来外交思想对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深远影响与现实意义。
周恩来总理曾侄孙女周婧祎也鼓励青年学子努力学习不负韶华。“作为新时代青年,要进一步赓续红色血脉,为祖国的繁荣富强添砖加瓦。”
现场,不少学生近距离观看了这件展品,并分享了自己的听课感受。
2021级马克主义原理专业研究生何奥同学表示,课程内容生动,能够有幸近距离观察这件见证大国外交的展品,增强了自己要进一步去深入了解周恩来总理外交风范的浓厚兴趣。周恩来外交思想对于当代青年人深刻理解当下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政策具有重要启示。
华政青年马克思主义骨干研修班学生刘静晗认为,这是自己进入大学校园后的第一次“课堂外”思政课,这一堂课内容更丰富、形式也更新颖,既有视觉冲击力,又有思想感染力。
这件珍贵文物由周恩来总理侄孙周佶、侄孙媳李清阳家庭珍藏保管,为纪念建党百年交由中共一大纪念馆展陈,并作为“百物进百校,百讲证百年”活动的重要展品首次亮相政法院校的思政课堂。
用活用好红色资源,创新高校的大思政课,此次授课地点也有着特殊的意义。
华东政法大学长宁校区交谊楼,作为上海解放军进驻上海后的第一宿营地,见证了上海解放的重要时刻,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建筑。随着苏州河沿河步道修缮以及校园开放力度的加大,华政长宁校区已经成为了市民津津乐道的“网红打卡点”。这次学习活动选择在这一时点、地点进行,充分体现了“大思政课”教学理念,是华东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的一次有益探索。
华东政法大学党委书记郭为禄指出,中共一大纪念馆文物藏品进校园,创新了思政课程的教学形式,丰富了教学内容,增强了教学感染力,让华政学子能够更为深入地了解我们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工作和思想,是一次别开生面、意义非凡的党史主题教学活动。
于周恩来总理诞辰124周年之际,华东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与中共一大纪念馆、周恩来亲属,联合成立“周恩来精神教学研究中心”,加强高校思政课教学“校-社”联动机制,着力优化学校社会协同育人的“大思政课”。
作者:储舒婷
编辑:吴金娇
责任编辑:樊丽萍
图片来源:储舒婷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