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公报”幕后:毛主席亲自修改,基辛格创意惊人

2022-02-21 17:52:02 作者:袁汉 来源:东方网 选稿:杨宜修

50年前的2月28日,中国与美国在上海发表《中美联合公报》,又称“上海公报”。

《公报》的发表,标志着中美两国政府在20多年的对抗后,关系开始恢复正常化,为1979年中美建交奠定了基础。

全文不到3000字的《公报》在发表前,其实已经经过了双方长达数月的磋商和修改,中国国家主席毛泽东亲笔修改草案,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助理亨利·基辛格博士再赴北京商榷公报具体内容。

1971年10月20日,基辛格乘坐美国总统理查德·尼克松的“空军一号”专机,第二次来到中国。

基辛格把这次访华称为“波罗二号”行动,与上一次“波罗一号”行动不同的是,他这一次的中国之行是公开的。

基辛格此次来华有两个重要任务:一是安排明年2月尼克松总统的访华行程,二是与中方磋商《公报》的具体内容,他的谈判对手是周恩来总理。

基辛格到来前,中方已经拟定《公报》草案,并由毛主席亲自修改,草案内容中明确提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关于台湾的立场。

具体到“一个中国”问题的表述上,双方存在一定分歧,会谈陷入了僵局,最后还是基辛格急中生智,想出了《公报》中一段著名的提法。

据基辛格回忆:“问题的难点在于如何表述‘一个中国’,同时又符合我们那时的做法,所以我们达成了这样的方案:‘在台湾海峡两边所有的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

听完基辛格的建议,周总理脸上露出了笑容,连声称赞这是一个绝妙的措辞。

基辛格想出这段话堪称外交史上最有创意的表述之一,突破这道难关之后,《公报》草案的内容很快敲定。

1971年10月末的一天,中南海游泳池旁的一间书房里,毛主席放下刚刚读完的《公报》草案,高兴地说:

“这一稿改得好啊,写了我的一些老生常谈,有神气了。”

来源:上海市友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