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围墩墩”吗?一起来认识顺德陈村的水利卫士
陈村2000年前是海,1000年前是岛?
“南顺联安围”你听说过,却没见过?
陈村为什么会有堤围?
它有什么功用?
和我们的生活又有什么关系?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认识下
陈村的“水利卫士”
“围墩墩”——堤围
海华大桥附近的陈村河堤。 刘振康 摄
漫步在陈村的水道边,很容易就会发现旁边的斜坡堤岸高出水面好几米。河水缓缓流淌,看起来平静祥和,可是为什么需要在它们旁边筑起高高的堤围呢?想要解开这个谜题,就得从陈村镇的地理水文环境说起了。
什么?穿越回2000年前的陈村,我只能站在海里?没错!
地处我国珠江三角洲的陈村镇,2000年前真的是海。当今的人们可能很难想象,距今2000多年前的先秦时期,珠三角仍是一片汪洋,如今的珠三角中部、广州部分地区当时还是被海水淹没的河口湾。
珠江水不断携泥沙到达地形和缓的入海口,流速变慢,那些悬浮在水中的泥沙沉淀下来,加上海水的顶托作用,泥沙越积越多,最后露出水面,形成了三角形的沙洲。
宋代时,顺德的样貌逐渐显现为入海口附近水网之间的块状岛。进入明清时期,珠三角逐渐形成了平坦的成片陆地,如此一番变迁,正所谓“沧海桑田”。清代咸丰年间(1853年)的《顺德县志》曾总结,“昔者五岭以南皆大海耳,渐为洲岛,渐成乡井,民亦藩焉。”
珠江三角洲水系及河口示意图。 来源:《珠江三角洲及河口区防洪评价技术指引与实例解析》
珠江水系冲泄的泥沙虽然为人类带来了更多的陆地,但当人类开始在此居住,新的问题也随之产生:河涌泥沙继续堆积使得河水淤浅外流,甚至泛滥成灾;遇到地势过低之处,还可能形成内涝。于是,先民便长期处于外洪内涝的威胁之中,腹背受敌。
所以,为了防御水患,保护居所和农田,历代聪明的顺德人便学会了通过修筑堤围的办法来抗御洪涝灾害。
陈村镇所在的顺德区修筑堤围的历史最早见于宋代。
当时的堤与围其实是两种不同的水利建筑。围是环形的闭合式土基;堤则是沿江水顺水势建成一边或两边堤段,凭借珠江水系西北高、东南低的水文特点,筑成一段一段堤,达到防潮防洪的水利效果。
随着珠三角平原的不断延展,堤围逐渐增多。明代时,珠三角筑堤围垦进入大发展时期,陈村镇境内的阜康围、联丰围、巩安围在当时开始出现。清末开始,为了增强区域抗灾能力,减少乡际之间以邻为壑的矛盾,人们开始将小围联成大围。
最早于宋代,陈村这片土地就已经修筑堤围。 谭徽扬 汪思哲 摄
如今,陈村镇主要区域已处在一个大联围之中,名叫南顺联安围。
我们看到的潭洲水道边高起的堤岸就是南顺联安围的一部分,这些敦实的老朋友就像一排排矗立在水边的卫士一样,一直默默守护着陈村免于洪水的侵袭。
南顺联安围沿潭洲水道、平洲水道和陈村水道而围成,取南海、顺德两地联围保平安之意而得名。
如今的南顺联安围正式形成于1988年,顺德域内一共有30.4千米长,为50年一遇洪水位加高1.5米设计,高度在2.5-4米左右,顶宽7米,护卫着6.6万亩的土地。
南顺联安围陈村部分区位图。
值得一提的是,在水域治理中,南顺联安围也常常作为一个自然的水利单元出现,以联围为单位开展跨区协同治水工作,可以提高治水工作的系统性、整体性和联动性。
本次顺德区以水兴城战略实施中,南顺联安围成为了先行试点区域,治水行动将在这里最先摸索经验,并面向全区形成示范作用。
随着国家生态治理工作的推进以及城市居民对人居环境品质要求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围墩墩”成为城市滨水环境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时也实现了自身从朴实无华的水利建筑到自然生境、亲水空间的美丽转变。
陈村镇沿潭洲水道堤围岸线的自然生态碧道,以及玉带公园、三字经文化公园等系列滨水公园的建设就是很好的例子。
潭洲水道玉带公园。刘振康 摄
在不影响防洪安全的前提下,围绕堤面、堤顶、堤脚滩涂因地制宜地恢复水生湿地、铺建阳光草地,打造贯通连续的的生态走廊和市民共享亲水廊道,既推动了滨水生态环境修复,又将城市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相结合,综合提升了城市人居环境品质。
同时,在堤围坡面种植合适的植被还有助于提升堤围本身的安全防护,减少地下水及地表水对坡体稳定性的破坏,起到防止水土流失的作用。
目前,陈村镇利用堤围沿岸环境已建成碧道超过18公里,今年计划继续在平洲水道南岸、陈村水道西岸、陈村涌北岸等堤围沿岸建设碧道超8公里,让“美墩墩”成为美岸行动的排头兵,助力塑造轨道、水道与碧道“三道融合”,生态、生产、生活“三位一体”的“水上公园社区”,全面释放滨水环境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潭洲水道(沙咀段)。周焯杰 摄
堤围这种历史悠久的基础水利建筑,作为一种独特的风景展现了一代代人不断认识自然、改变自然、融入自然,从而实现与自然互利共生的伟大过程。
如今,它依然在不断焕发出新的光彩,以更加稳固的身形与美丽宜人的姿态守护、陪伴我们走向人水和谐的城市新生活。
来源:陈村镇以水兴城指挥部办公室
资料参考:王茂浪著,顺德的水,广东人民出版社 ;张永锡编著,顺德水利史话,人民出版社
编辑:陈村镇融媒体工作室
为落实陈村镇党政机关作风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工作安排,现陈村镇纪委设立监督投诉电话:
13302890832,欢迎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就机关作风问题提出意见建议。
更多精彩资讯,关注绿色陈村视频号
绿色陈村
湾区极点·无界智城
微信:sdccgw
看都看完了,还不点这里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