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羽鹈鹕、白尾海雕、红嘴蓝鹊等27种鸟类“稀客”造访北京城市副中心
近日,北京城市副中心爱鸟会公布的《2021年通州重点区域鸟类监测年报》显示,截至2021年12月底,通州区野生鸟类记录已达到341种。去年,有27种鸟类“稀客”被鸟友相机镜头记录下,记入副中心新鸟名册。
牛背鹭
近10年野外有效记录319种鸟类
春江水暖鸭先知。春节刚过,在大运河森林公园水面上,大批绿头鸭迎着立春的暖阳展翅飞翔。它们时而翩翩起舞、时而将头潜进水中觅食,嬉戏玩耍,怡然自得。北京城市副中心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吸引了大量野生鸟类来此栖息聚集。
卷羽鹈鹕
去年10月下旬,观鸟爱好者王乃珉惊喜地发现一只卷羽鹈鹕出现在潮白河水域。在去年底公布的年报上,和卷羽鹈鹕一道出现在城市副中心“新鸟榜”上的稀客还有不少,包括斑背大尾莺、乌雕、西方秧鸡、小杓鹬等27种。
卷羽鹈鹕是喜欢生活在大水面、人为干扰少、生态环境优越的“乐土”,因此它的出现常常被认为是栖息地生态环境改善的有力证据。乌雕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一般活跃于低山丘陵,也出现在河流、湖泊和沼泽地带的疏林。
这些年,来城市副中心“串门儿”的稀客不只是卷羽鹈鹕。在资深观鸟者郝建国整理的一份通州区鸟类名录里,通州区近10年的野外有效记录达319种(主目录),2010年以前的野外记录22种加起来达到341种。
大运河森林公园、城市绿心森林公园、张家湾公园、马驹桥湿地等一大批绿色空间,成为了鸟儿的天堂——
中华秋沙鸭、白尾海雕、大鸨、黑鹳等稀奇鸟类造访副中心,其中大鸨已经连续6年来此越冬,每年从10月份逗留到第二年的3月,足足过完了整个冬季。
大鸨
普通秋沙鸭
在台湖镇东部有一片开阔旷野,它被高楼林立、车辆如梭、繁华喧闹的都市包围,却保持着相对初始的原野状态,与“市”无争。纵横的沟渠通过农田、草地、林地,将这些区域相互连接,凉水河在区域南边蜿蜒穿过,靠近河流的位置有3个天然形成的池塘。这样的区域很自然的成为鸟类天堂。
乌雕
国家一级保护鸟类中华秋沙鸭、白尾海雕、大鸨、东方白鹳等也都曾出现在通州区,它们的栖息地已不再远离人类,而是尝试适应人类改造后的环境。但随着农田和荒地的消失,还是对鸟类栖息带来影响。“我们曾观察过台湖镇附近一片荒地的长耳鸮,它们几年前喜欢在村边的一片油松林里生活。但后来再去,那片林子已经变成了楼房。”宋大昭说。
银鸥
为野生动物提供更多繁衍栖息空间
2020年,《北京市野生动物保护条例》正式实施,所有野生动物都被纳入保护中,并突出“管理”二字,进一步限制了人类对野生动物的影响,为生物多样性保驾护航。
立法保护动物栖息地的同时,北京园林绿化部门也关注到野生动物“吃喝住行”的各方面需求。包括在巢址建觅食地,在植树造林时更加注重动物福利,比如考虑小动物栖息繁衍需求,大量栽种食源、蜜源植物等。建水质洁净的饮水平台,或者林间预留洼地蓄积雨水方便小动物饮水。在巢址附近堆放枯枝、羽毛提供筑巢材料,悬挂人工巢箱,以及建设开阔的起飞、滑翔地等。这也是诸多珍禽不断造访京城的原因所在。
来源:北京通州发布
编辑:李苑
责编:黄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