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本土养殖河豚开始走上市民年夜饭餐桌

2022-01-31 19:10:00 来源:上观新闻 选稿:郑闻文

2022年1月30日,上海丰鱼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高峰终于忙完了通宵达旦的春节档发货任务:近半个月来每天向市区饭店、水产市场和网购散客发送三百到五百斤河豚。这是上海本土养殖生产的河豚鱼第一次大规模走上市民餐桌,将成为年夜饭中的“硬菜”。

位于崇明区向化镇的上海丰鱼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2019年起探索上海本土河豚养殖,成功申报国家农业农村部认定的合法鱼源基地,同时获得上海唯一一张基地备案证书;去年8月,合作社创办的上海润鲀农产品加工配送有限公司获得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颁发的养殖河豚加工企业资质,成为上海首家也是唯一一家获得该资质的企业,实现了产销一条龙服务。

国家相关部门目前批准养殖两种河豚,一种是暗纹东方豚,一种是红鳍东方豚。两种河豚国家都有规定的养殖区域,其养殖方式也不同,红鳍东方豚在北方以海洋网箱养殖,暗纹东方豚在南方以鱼塘方式养殖。

作为喜温怕寒的鱼类,河豚养殖水温要高于12℃,因此每年的11月到次年4月,它们要被从露天水塘集中安放到塘边的大棚中养殖。

合作社养殖的的本土河豚,是暗纹东方鲀,重量在6两至1斤左右,头部呈圆形,后部逐渐转细,胸鳍及尾鳍有黑圈,辨识度高。

位于长兴岛的河豚加工车间内,工作人员熟练地处理暗纹东方鲀:用剪刀把鱼肚抛开,清除鱼鳃、内脏等有毒部位。随后进行深入清洗,清洗过程中用力挤压鱼体,清除残留血液和黏膜。

处理好的河豚,已经完成去毒和清洁,便开始真空封装,以冷链方式向经销商和顾客发售。通过标签上的二维码,消费者可进行河豚鱼溯源信息查询。

河豚的主流烹饪方法,红烧河豚与河豚汤包,将越来越成为市民年夜饭餐桌上一道“硬菜”。

由于河豚鱼有潜在中毒风险的特殊性,从养殖、加工到销售所有环节都必须要取得相应资质,而这些资质甚至比鱼源基地更难获取。拥有河豚养殖生产销售全部资质的上海丰鱼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希望明年春节档每天可突破两千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