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避免低温烫伤,万一烫伤了怎么办?
2022-01-14 20:06:35
来源:东方网
所谓低温烫伤是指身体长时间接触高于44-50℃的低热物体所引起的慢性烫伤。当外界温度低,个体对低温产生依赖,热量会渗透进入皮肤更深组织,烫伤就会加重。婴幼儿、老人、瘫痪病人或醉酒者等感觉迟钝者,是低温烫伤的高危人群。
我们在冬季常用的暖暖宝、小太阳、电热毯等“取暖神器”如果温度持续在44℃,且达到6小时后,就有可能出现低温烫伤。
低温烫伤和高温不同,疼痛感不明显,仅在皮肤上出现红肿、水泡、脱皮或者发白的现象,面积也不大,皮肤表面烫伤不严重,严重时可出现深部组织坏死,如果处理不当,严重会发生溃烂,组织修复能力减弱,长时间都无法愈合。
如何处理低温烫伤?
冲:迅速用流动的冷水冲洗烫伤处,降低皮肤表面的热度,减少对皮肤的深层次损伤。
脱:冲洗20分钟后,在冷水中小心移去衣物。如果伤口与衣物粘在一起,要小心剪开,避免强撕。
泡:疼痛明显的,可持续在冷水中浸泡10分钟~30分钟,用于缓解疼痛。
盖:用无菌纱布轻轻盖住患处,如果没有纱布,可用清洁干燥的毛巾代替。切记不要用有污染的、毛状的、絮状的物品覆盖,避免与伤口粘连。
送:如果有水疱,破皮等情况请及时送医院治疗。
如何避免低温烫伤?
1.使用取暖设备时,不要长时间直接对着皮肤,建议20分钟为宜。
2.能跑就别走,能站就别坐。行走,跑步,跳操等运动,不仅可以加速血流,更能让肌肉从身体内部产生热量。
3.糖尿病患者、老年人、局部手术区域、小儿等人群,需谨慎使用取暖设备。
4.不要在工作时间躺在的电热毯上。暖宝宝不超3小时需要换位置;泡脚小于30分钟。
(来源:科普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