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盒里的这张纸关乎生命安全,可惜很多人没看就扔了
吃药前不看说明书,是很多人的坏习惯。还有些人拿到药之后,就把说明书和包装盒一起扔了。
殊不知,不看说明书就吃药,风险也大。用药无小事,对于一些用药常识,每个人都应该了解并牢记。今天,小编就和大家讲讲去药店买药时需要注意的那些关键事项。
01
药盒上没有这4个字,不能买!
去药店买药时,很多人会让店员根据自己的情况推荐合适的药品。但你可能不知道,有些时候药店销售员推荐给你的“药”,其实并不是药,而是保健品!1、带有“国药准字”的,才是正规药品!正规的国内药品准字是「国药准字」。如果药品说明书上写着「卫药健字」,这是假药无疑,扔了吧。因为「卫药健字」这种批准文号早就已经被废除了。目前国内所有药品和正规保健药品,说明书上都会写着「国药准字」。国药准字代码可分为有4种,分别是“H、S、Z、B”,常见格式为:国药准字+1位字母(H或Z、S、B)+8位数字。其中H代表化学药品,Z代表中药,B代表保健药品,S代表生物制品(如病毒类疫苗、抗毒素血清等)。2、带国食健字、卫食健字的,都是保健品无良商家最喜欢把保健食品当成保健药品来推销,大吹特吹一款保健品的「药效」,结果耽误了购买人的真正治疗。对这种人,最直接的反驳打脸方式,就是一言不发,抽出说明书埋头检查。
如果说明书上写着「卫食健字」或者「国食健字」,怼他吧。因为这两种准字证明产品只是保健食品,而非保健药品。目前,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审批的保健食品,其批准文号格式一般为:国食健字+字母G或J+数字。其中,字母G代表国产,J代表进口。
02
科学用药,这些知识也要知道
1、“慎用”、“忌用”和“禁用”有何区别?这三个近义词兄弟,区别在于警告程度不同。
「慎用」是初级警告,指的是吃药前再仔细想想。这主要是用来警示喜欢自我诊断,自我用药的人。比如孕妇,要慎重考虑你肚子里的小孩;比如小孩或老人,要慎重考虑是否能承受剂量,代谢会不会有问题;比如肝肾本身就有点问题的人,要慎重考虑,吃了药会不会加重肝肾负担。但如果是医生亲自把这个药开给你,并确认你吃它没问题,就不用过于纠结和担心。
「忌用」和「禁用」都是比较严厉的警告,而「禁用」又更严厉一些。如果在阅读说明书时,你发现自己属于忌用或禁用人群,那意味着,在你身上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比较大,一定要和医生再次沟通确认。尤其要注意禁用警告,因为一旦发生不良反应,后果会很严重。2、“不良反应”越少,药品的副作用更小?很多人买药时,会特意选择不良反应少的药品,觉得这样的药更安全。但事实恰恰相反,药品说明书中记录的不良反应信息越多,说明人们对此类药品的认识越透彻,临床上获得的使用数据更多。对药品的认知越多,医生才能更好判断服药后可能会出现的情况,从而提前做好预防,保护你尽量少受伤害。
而那些不良反应少,甚至注明不良反应“尚不明确”的药,大家反而要小心,服药后可能会出现之前从未遇到过的问题。除了看数量,大家在看「不良反应」这栏时,还可以重点关注下不良反应的发生几率。描述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常用词有:很常见、常见、少见、罕见等,它们对应的几率是这样的:
不良反应发生率越低的药品,副作用更小,安全性自然更高。3、这药有没有过期?还能吃不?有没有过期,就需要查看药品的有效期或失效期,这个大多数都标注在药品的外包装上。如果标注精确到年月日,那是比较好理解的。前者是直到这一天还有效」,后者是「到这一天就失效」。难理解的是只标注到月份的情况。「有效期至2015年8月」或者「失效期为2015年9月」,那8月31号还能吃吗?理论上能,但其实不建议。还在有效期,但药片看上去有点不对劲了,比如膨胀了、变色了或者有霉点了,还能不能吃?别吃,这药很有可能已经变质,失效是小事,引起毒性反应就麻烦了。即使在有效期的药品,因为储存条件达不到要求,也有可能变质,比如有些药要求避光,有些药甚至要求冷藏。吃前看下是否有按要求储存,药品外观是否还正常。
好了,关于买药的相关知识就分享到这里了。生活中,合理安全地用药对疾病的控制和康复至关重要。希望看到这篇文章的朋友都能提高自身安全用药的意识,用药前最好咨询下专业的医务人员,遵循医嘱行事,以防盲目用药给身体造成不可挽回的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