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平方米住16人?上海五角场22楼高空的“大脑”如何破群租顽疾

2021-12-29 19:51:00 来源:上观新闻

位于五角场环岛旁边的金岛大厦22楼,有一个数字化城运中心,从这里可以俯瞰到整个巨蛋以及周边“五只角”的商圈和辐射道路。

跳动的大屏幕实时收集来自区域的各条线的数据,然而发现问题后如何第一时间处置,还需要有一支与“城市大脑”相配合的治理队伍。五角场数字化治理网格工作站正充当着这样的角色,它将各条线资源力量整合,权责分工明确,响应迅速。工作站试运行1个月来,在治理群租、违法搭建、破坏承重墙等城市顽疾的治理上发挥了明显作用。


“红绿灯”治群租


政通路118弄小区分布着不少高层建筑,这里房型面积大,一些业主在每户130多平方米的房内间隔出不同的空间,最多的供16个人同时居住。群租屋里环境卫生差,电线乱拉,存在较大安全隐患,周边居民经常投诉。

在五角场商圈,和政通路118弄一样的群租多发小区十分集中,商圈里的餐饮、商户经常把这些房子租下来作为员工的宿舍。“过去每次街道居民拨打12345投诉,街道平安办就会和城管等部门一同上门执法。”五角场街道平安办主任汪伟说,但由于联动部门较多,经常需要7到14天才能完成整治。

目前,从发现群租至取缔整治,只需1到3天内便能完成。这得益于五角场第二网格工作站,将过去松散的各部门紧密联系在一起。

在工作站,汪伟除了作为平安办主任,同时也是站长。“五角场地区共有租赁房15000多家,过去依靠人工巡查,一天巡查两间,一年都结束不了。”现在工作站采用一种创新的“红绿灯工作法”。

首先,工作站排摸出400多家居民经常举报和反复发生的群租房信息,录入“城市大脑”,用“红灯”标记;然后,对于已经完成整治的,可将红灯转为“黄灯”;最后,在整治后的3个月内没有再出现反复的房屋可转为“绿灯”,出现反复的房屋转回“红灯”。

大数据与科学的管理手法结合,整治效率大大提升。截至目前,第二工作站已开展住宅小区群租联合治理专项行动7次,出动整治人员63人次,整治群租房屋77处,清退违规租客200余人。


从纵向到横向


城运中心工作站有一个联合办公点。收到居民投诉工单后,城运中心直接把复杂事件发到工作站,由工作站派单。工作站采取一种类似于圆桌会议的形式进行联动。

城区治理,从以往按照纵向的条线分工,转为现在以整治“一件事”来分,工作站针对群租治理、违法搭建、破坏房屋承重结构等管理难题,形成了四本工作手册,横向联动不同的部门力量。“四张网”叠加在一起,组成城区治理的“一张网”。

破坏房屋承重结构,一直是居民群众经常投诉的问题。以往接到投诉后,城管部门上门执法,百姓对政策不理解,只能被动接受罚款。工作站围绕这“一件事”,把房办、党建办、城建中心、自治办、物业、居委等整合在一起。

“我们发现大部分破坏房屋承重结构的案例都是发生在居民装修阶段。将物业纳入工作站以后,它们成了监管的‘眼睛’。”汪伟说,现在业主在装修前,都由物业和业主签订备案协议,并将部分信息交给工作站,纳入数字化平台;物业在装修前几天,进行巡查监管,把预防做在前面。

“‘一网统管’赋能基层治理,还要加强人机互动协同,让数字化手段更好地支撑实战应用。”杨浦区五角场街道党工委书记周灵说,网格工作站增强了“人机结合”的应用执行率,提升了一网统管各类工单回复处置的满意率,最终目标是打造一个社区治理共同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