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跳快慢影响寿命,专家:心跳次数在这个范围最佳!
有人说心脏跳快点好,有人说心脏跳慢点好。心跳快慢真的与寿命长短有关系吗?有没有一个最佳的心跳次数?
心率跟预期寿命有关系!
人一生的心跳是个大概固定的数值——总次数维持在30亿左右。其他哺乳动物也有类似的规律,总跳动次数维持在10亿次左右。心跳总次数一定,每分钟心脏跳得越快,总寿命相应就会缩短。
人的正常心率范围在60~100次,起源于窦房结。如果超过100次,叫做窦性心动过速,低于60次叫做窦性心动过缓。如果心脏节律起源于非窦房结,称之为异位节律(如房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室性心动过速等)。
研究显示:心跳每多一次,预期寿命缩短4个月
这个说法,乍一听觉得有些玄乎,有没有一些严谨的数据支撑呢?有的!
我国台湾“卫生研究院”的温启邦教授曾经做了一个研究。从1994年开始,他收集了将近200万次的健康体检资料,研究表明:
•健康普通人群心率大概在每分钟60次,随着心率的增加,在每分钟60次~70次的这个阶段,心率每增加一次,预期寿命可能会缩短4个月左右。
•另外与心率在60次以下的人群相比,心率在70~80次这组人群,预期寿命可能会平均缩短3年。
•心率在80~90次这组人群,预期寿命平均缩短5年。
•心率在90~100次这组人群,预期寿命平均缩短8年。
•那么心率在100次以上的人群就更短了,可能会缩短13年。
心动过速,心脏运作负担更大,这可能也是减寿原因之一。就跟机器零件一样,每天超负荷使用,“报废”概率就大。
从国内这组数据可能表明,心率的增加确实跟预期的寿命缩短有一个显著的关系。在国外也有相关的研究。
心跳慢低于这个数,也要警惕
心脏每分钟60~100次为正常范围,那么低于60次,则属于心动过缓。如果起源于窦房结,就叫做窦性心动过缓。
但是一些过于低的心动过缓,如果已经低于50次,除运动员之外的普通人群就要警惕了。(运动员心跳低于50次大多数是正常的,但是大众最好不要低于50次。)
如何让心跳慢一点?
在每分钟60~100次这个正常范围内,心跳慢点,寿命会长点。那么日常生活中,我们如何让自己的心跳变慢呢?
1.做一个“佛系”的人
遇到再生气的事情都要稳一稳,深呼吸一口,再吃一顿好的,情绪就过去啦!
2.戒一戒“加速”食物
咖啡、茶叶、烟、酒、糖、盐等都属于“加速”心跳的食物,喜欢这些食物,但是平时又不太耐受的朋友,可以适当戒一下。其实最健康的饮料就是白开水。
3.中强度运动是个“降速”的好方法
有一个专门针对与运动对心率影响的研究,发现6周以内每天做中强度运动40分钟,心率可以从每分钟68次降低到53次。所以运动是我们正常普通人降低心率的最重要方式。中强度运动包括慢跑、游泳、快走、羽毛球等。
但需要提示一点,上述方法只适合生理性心速过快的朋友们使用,如果是病理性的心速过快,需要及时看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