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族专业“玩”出文艺范儿!农科老师将鱼缸搬上课堂教摄影

2021-12-15 14:18:25 作者:傅文婧 来源:东方网

“世界上最初本没有‘金鱼’,但喜欢的人多了,便有了五彩斑斓的金鱼。”各色金鱼争奇斗艳,快门“咔嚓”声不绝于耳——这里不是水族馆,而是上海海洋大学水族科学与技术专业何为老师的课堂。为了让同学们全方位了解金鱼,何老师将水族箱搬到了课堂,还给同学们教起了文化摄影课。

水族专业“玩”出文艺范儿

“普通人重在养,门道深的人重在文。咱们水族专业也是很‘讲究’美的!”为了上好这堂课,何为课前布置好了一个水族箱,还在墙壁上挂了金鱼挂画,方便同学们近距离甚至“零距离”观察。除了水族专业的同学,学生摄影协会的同学也慕名而来。何为在课上分享金鱼的习性,并在此基础上给大家讲解拍摄金鱼的技巧,鼓励大家“动起来”。

“这里是金鱼的背鳍,背鳍主要是起稳定作用,金鱼没了背鳍,就和船没舵一样,游起来身子不正”,何为一边说着,一边帮同学调整起相机的参数,“你再看,这里用逆光,形成强烈的明暗反差对比,背鳍的色彩立马也就鲜亮了。”为了更好地指导同学们,何为不仅展出了自己的摄影作品,还带着同学们分析齐白石、吴作人等的金鱼绘画作品,学习画家们的构图、色彩等。

为了记录下金鱼在水中的姿态,十余年来,何为自学摄影,拍摄数万张金鱼的照片,帮助同学们“读图识鱼”,他还将自己学到的金鱼摄影技巧倾囊相授,和同学们一同探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提升审美和鉴赏能力,何为的课,让专业和非专业的同学都听出了“名堂”。

外国语学院的叶宇琦说:“提起中国风,之前我的脑海里浮现是中国红、水墨黑,而今天近距离观赏金鱼,让我感受到了中国风中飘逸出尘的美。”而王智灏同学是学生摄影协会会长,也是水产与生命学院的大三学生,这堂课让他“一举多得”:“平时我就爱拍拍风景和人物,何老师的课不仅让我掌握了更多的拍摄技巧,学到更多的专业知识,还让我把专业和爱好结合起来,发现了专业的美。农学生也是可以浪漫且有底蕴的,以后我要好好挖掘自己的‘宝藏’专业!”

王智灏同学摄影作品

据悉,上海海洋大学在2003年率先提出创设水族科学与技术专业,并将其发展定位为扶特专业,确保发展特色,成为水产养殖学科的新兴领域。十余年来,水族科学与技术专业不断探索美育与学科文化建设的融合路径。除了文化摄影,每年一次的水族造景大赛、蟹文化节的“手绘蟹壳”活动、校庆之际的“鱼骨画”等等,都在让学生们在“创造美”的过程中,领悟美、感受美、体现美。

新农科打出文化牌

“回溯学科历史,我们水族科学与技术专业在建设与发展进程中都能鲜明体现出美育功能。”何为认为水族科学与技术是一门体现我国古代审美艺术的学科,学好专业必须要了解相应的文化和历史。“我们同学需要学习的太多了,以金鱼为例,它源自野生鲫鱼,自南宋开始被人工饲养以来,至今已近千年,其中积累的生物育种知识、历史文化知识,都是大家要学的。学会养殖的技术能让同学们走得好,而会技术、懂文化、能欣赏则能让我们培养的人才走得更远。”

“明清时期,金鱼就走出国门,成为日本、欧洲各国口中的‘东方圣鱼’,而我们水族专业的同学们,今天更是要讲好我们的故事。新时代新农科建设,学生学的是文化,学的是审美,学的是如何将中国故事讲出去。”在何为看来,水族专业学生很重要的一个使命就是走出校园,向社会大众普及学科文化知识,发扬水族文化。在这方面,何为以身作则,不仅担任金鱼比赛的评委,积极组织筹办上海国际休闲水族展览会、福州中国(福州)金鱼大赛、 中国(淄博)金鱼大赛等赛事,他还走出国门,在韩国的KOPET展会上引进金鱼比赛,在泰国班蓬举办的公主杯金鱼比赛上担任评委。

几年前,何为带领同学们与金鱼届的“大咖”们合作,在拍摄上万张金鱼照片的基础之上,编写了《中国金鱼图鉴》。该书采用实地拍摄,捕捉每一尾金鱼的神韵,并对中国的金鱼产区分布做了概述及描绘,让读者对各个代表性鱼种的产区分布及新兴产区有了全面了解。为了更好地对外传播,全书采用了中英双语对照,大大满足了海外地区爱鱼人士的需求,进一步推动中国水族文化的传承发展。如今,何为正在筹划出版一本新书,不仅展示最新的金鱼摄影作品,还要介绍古往今来的金鱼文化,书名何为已经想好了,就叫《水族学科之美——金鱼春秋》。

“美育不仅存在于艺术课程中,”上海海洋大学党委书记王宏舟表示,“每个学生的心中都有一座美的花园。我们要拓展思路,创新思维,培养知农爱农新型人才,通过各种形式启发和引导学生感受农科之妙、品味农科之趣、欣赏农科之美,达到以美启真的目的。学生也能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润物细无声’地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养分,孕育出文化自信的花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