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边这座白色的塔究竟是啥?揭秘金山这块未开放区域

2021-12-14 15:04:59 来源:i金山 选稿:王冰倩

芳草萋萋鹦鹉洲

大自然的馈赠

初冬已至,万物潜藏,季节变迁,好像一帧帧电影画面。

略感料峭的风,吹开了芦花,吹来了越冬的水鸟。

走进鹦鹉洲生态湿地,邂逅大自然的诗意与浪漫。

蒹葭苍苍 芦苇茫茫

前些日子的鹦鹉洲生态湿地,一眼望去繁茂成荫的芦苇,挤满水面,随风摇曳,芦花飘絮,恰如飞雪。

日落时分,听晚风吹动芦苇的声音,偶尔伴随几声鸟的鸣叫,在这里时间停滞了脚步,仿佛置身于另一个世界。

芦花丛中,鸟儿们自由嬉戏,湖水和芦苇相互映衬,透着一股寂静的美。

眼下鹦鹉洲的芦苇开始局部收割,保留斑块。收割后的空地为鸟类提供了停歇取食的空间,保留的芦苇斑块又为鸟类提供了藏身之所。

神秘白塔里面有啥?

金山古称鹦鹉洲。明正德《金山卫志》便有记载:“鹦鹉洲在海中金山下……”“元末潮啮山北,古桥井犹凿凿在,海民沈氏者井中得碑,摩挲其文曰“鹦鹉洲界”。

所以,如今鹦鹉洲生态湿地,倒是颇为应景,大约听着名字就能想象草木森森,烟水袅袅的悠然之情,更有一份古韵弥散。

湿地内有三块区域(湿地净化展示区、盐沼湿地恢复区、自然湿地引鸟区),其中,自然湿地引鸟区暂时不对外开放。

图片说明:徐伟庆/摄

而在自然湿地引鸟区的这座白色的塔其实是观鸟塔。走进塔内,沿阶梯盘旋而上,即可到达顶端。

站在塔上眺望远方,便是那片看不到尽头的海。在阳光的沐浴下,海面呈现金色的粼粼波光,令人心旷神怡。

另一边,城市沙滩方向有一群鸭子正自由自在的游来游去。今年赤颈鸭比去年多,还未看到秋沙鸭,但琵嘴鸭却来得比去年早。

据悉,自然湿地引鸟区通过构建植物岛丘、浅水滩、水下浅滩、水下深渊、鱼道,形成多样化的水下生境;在观鸟区的水陆交界面设置沙滩和卵石滩,提高滨岸带的生境多样性;构建人工鱼巢和人工引鸟巢,并引入浮游动物保育网,为鱼类提供饵料食物,主要植物有芦苇、海三棱藨草、香蒲、糙叶苔草、灯心草。

“鸟类天堂”的黑科技

在鹦鹉洲生态湿地,树林的枝头上、湖边的芦苇丛中、水面的浮床上都能看到不少飞鸟的身影。

为什么鹦鹉洲能成为“鸟类天堂”呢?湿地是候鸟长途迁徙中栖息的地方,湿地中丰富的鱼虾,成为鸟类能量补给的来源;而水生植物,又成为了鸟类天然的遮蔽所。

在这里,总想能捕捉到更多水鸟精灵的倩影。然而,害羞的鸟儿们容易受到人类活动的惊扰,往往躲藏到芦苇丛中,这为观鸟和生态调查带来了难度。

图片说明:通过“千里眼”识别的水鸟精灵们

为了能随时随地观察到水鸟们的活动,记录它们的行为,华东师范大学科研团队开发了集“鸟类监测-云直播”为一体的鸟类远程观测系统,用千里眼来实时观察这些水上精灵们。

图片说明:“千里眼”是这样形成的

这双“千里眼”神通广大,能帮助科研人员远程进行鸟类多样性研究。科研人员既能通过控制摄像头调焦,放大目标,识别水鸟种类;又能通过区域整体拍摄,确定水鸟数目。

此外,华东师范大学科研团队还利用无人机记录鹦鹉洲生态湿地的景象。仅仅是拍照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他们利用无人机为湿地做3D 全景扫描,旨在摸清鹦鹉洲湿地植被种类、高程、及生物量信息,从而开展湿地植被长期监测工作,为湿地恢复管理提供数据和技术支撑。

图片说明:凯凯兔等网友摄

鹦鹉洲生态湿地于2017年10月28日免费开放以来,已经成为了一处休闲观光及科普教育的好地方,也是金山人民走近大海、亲近大海的好去处。

地址:金山城市沙滩二期西面区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