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担当,让占芭花盛开的土地结出“一带一路”硕果、架起中老友谊桥
“你们放心,到老挝来的话,中老铁路很安全!”通过视频连线,22岁的老挝青年凯发(Kaifa KEOSINGTHONG)这样告诉中国的朋友。几个月来,他跟随中铁二局的带教师傅们,奋战在中老铁路磨丁至万象段,负责线路测量并保障铁路最终的顺利开通。比凯发稍年长一岁、和他同一届毕业的陈思(Chengxue THORYIACHOR)也激动地说:“中老铁路是老挝历史上第一条标准轨铁路,也是最长的铁路,我为自己学习的专业感到自豪。”
三年前,一群年轻学生来到上海,怀揣“成为老挝詹天佑”的梦想,学习铁路知识和本领。如今,凯发、陈思等9名青年已顺利从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毕业,成为老挝第一代本科层次的铁道工程技术人员。
“铁路从中国连进老挝,也连进了我们每个人的心里。”回顾三年来的点滴,他们说,自己是非常幸运的一代老挝青年。回到占芭花盛开的故乡,他们有了更远大、更美好的目标:不仅要成为维护中老铁路的工程师,也要成为维护中老友谊之桥的工程师。
老挝留学生在中老铁路建设现场
伴随“一带一路”,合作的种子开花结果
作为泛亚铁路-东盟通道的中线,中老铁路对推动泛亚铁路建设、促进东南亚互联互通进程及中国东盟区域经济一体化将起到重要作用。它对于老挝和当地人民,也无疑有着重大意义。在此之前,老挝境内只有首都万象至老泰边境大约3.5公里的铁路,还是狭窄的米轨,国内也缺乏铁路技术人才和铁路专业教育。想致富,先修路。中国提出了以中国标准设计和施工模式的中老铁路建设方案,但一旦铁路通了,要如何交给当地人维护?
于是,便有了老挝学生来上海留学的背后的故事。
早在2011年,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教师就已参与了中老铁路的前期选线,在老挝调研时,他们就发现当地专业人才稀缺的问题,萌生了与老挝铁路专业高等教育学校合作,培养铁路工程人才的想法。“高校如何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是办教育的根本,是学校的本分。”原校党委书记祁学银当即表了决心。2017年,祁学银书记和轨交院院长吴光一行人,再次前往老挝,前往老挝苏发努冯大学商谈合作,之后,几个人又手写起草了合作备忘录,再交给翻译,把老挝语的协议书递给了对方。
2017年,原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党委书记祁学银和轨交院院长吴光在老挝,起草与老挝苏发努冯大学合作协议
往事历历在目,祁书记说:“我们用三个‘共同’说服了对方——中国与老挝有着共同的政治基础,都是共产党领导的国家;我们有共同的理想追求,都是走社会主义道路;我们有共同的期待,都期待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中老铁路修好了,最终要交到老挝人民手里,培养铁路人才应该说是大家共同的愿望!”
终于,合作谈成了,可眼看第一批老挝学生就要来上海,孩子们的住宿费、生活费还没着落。时间不等人,祁学银书记和吴光院长找到上海市外办帮忙出点子。在上海市外办和国家澜湄基金项目的支持下,上应大与老挝苏发努冯大学的“中国-老挝铁路工程高等教育国际合作项目”成功启动。
2018年起至今,上应大已招收了3批31名本科、硕士老挝留学生,其中5人还是研究生。这是中国首次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培养铁路技术人才。
“我们的第一批老挝留学生已经‘开花结果’,参与建设了中老铁路,他们也会成为新的‘种子’,沿着中老铁路传播下去。”上海应用技术大学轨道交通学院留学生班导师李培刚一直牵挂着远方的这群孩子。“这帮孩子真不错!”每次听到铁路局对老挝学生这样的夸赞,李培刚很是欢喜。“作为老师,我由衷地骄傲。今后他们会成为铁路建设方面的专家,我对他们有信心。”
2020年底,上应大第一批老挝留学生顺利回国,参与中老铁路初期建设
“上海是我们的第二故乡”
在上海留学期间,老挝同学一边恶补中文,一边拼了命地在读书。学校也为他们针对性地制定了培养计划和保障机制,少许专业课实行小班授课,并将理论学习与认知实习相结合,帮他们更快进步。
课外,他们还参加了各种研修实践活动,体验上海城市的精彩,感知中国文化的魅力。一个个欢乐的瞬间,汇聚成他们共同制作的视频《我们在上海的故事》。“印象最深刻的就是2019年的时候,老师带我们去北京坐复兴号,从上海到北京,参观了詹天佑纪念馆,爬了长城。”23岁的佟朗(La THOR)说。那天,他和小伙伴们凑在高铁窗户边,兴奋地看沿途风景。
老挝留学生参观詹天佑纪念馆
一路以来,留学生们得到了学校师长的关爱,他们的成长也得到了上海市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的关注与帮助。他们称这群孩子是“魔都囡”。特别是新冠疫情暴发后,留学生们收到了友协的问候和暖手抱枕、特色点心,还与中国师友们一起过春节。同学们说:“一起过节让我们感到中老一家亲。”
在市友协组织下,老挝留学生参观张国恩书画作品展,并现场体验水墨画
在市友协组织下,老挝留学生参观上海地铁博物馆
“要成为维护中老铁路的工程师、维护中老友谊之桥的工程师”,这是“大家长”、前友协会长沙海林对他们的期望与嘱托,他们一直铭记于心。2020年底,第一批留学生坐上高铁回家了。临行前,他们说:“上海是我们的第二故乡,我们梦想成为老挝‘詹天佑’,让中老友谊结出更加丰硕的成果。”
“欢迎来老挝,走走这条希望之路”
上应大第一批老挝留学生回到家乡,他们一边在中老铁路各站点实习,一边通过网课完成学业和毕业答辩,即将成为老中铁路公司的正式员工。
提起在老挝实习时的趣事,凯发(Kaifa KEOSINGTHONG)说,一开始,语言沟通是他最大的障碍。虽然他的中文不错,但中铁二局的师傅大多来自成都,说的是四川方言。不过一年下来,凯发渐渐能听懂一些了,偶尔还会跟着学几句。
老挝留学生在中老铁路建设现场
而老挝留学生们在故乡不仅肩负着建设和维护中老铁路的任务,也肩负着科普使命:让当地人了解铁路、认识中国。虽然凯发和同学们离开了上海,但他们依然活跃在两国师生共同创办的“中老铁路通”民间交流线上平台。他们依然在用自己的方式,向更多人分享自己的见闻、知识,搭建中老沟通和友谊的桥梁。
不久前他们还特地录制了视频,给关心他们的上海师生和朋友报平安,也不忘邀请他们去老挝做客:“欢迎中国朋友都乘坐澜沧号动车组,来老挝来看看,走走这条通向中老共同美好未来的希望之路。”
据介绍,“中老铁路通”是去年上海市友协和上应大共同启动的民间交流项目,由两国青年参与建设的微信公众号坚持用双语(中文、老挝语)推送中老铁路和铁路安全运营的科普文章,为老挝当地社会了解和支持中老铁路建设提供平台。
澜湄合作持续深化,培养更多“老挝詹天佑”
一江春水绵延无尽流向远方。从秀丽的澜沧江到多情的湄公河,中老交流、澜湄合作的故事还在继续。
“云游中老铁路,你准备好了吗?”透过复兴号高铁的车窗欣赏美丽中国,在中老铁路中国段感受大国工程,在直播镜头中体验琅勃拉邦大桥和湄公河夕阳西下的美丽场景……今年7月,一群中国和老挝学生组成的“云游小分队”整装待发,开启研学之旅。
老挝留学生参加研学活动
这是“一带一路”澜湄铁路互联互通中心建成以来举办的首个主题活动。该中心由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上海市人民对外友好协会、老挝苏发努冯大学、中国中铁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中铁二十四局上海铁路建设工程公司共同发起成立。中老青年们通过开设铁路学堂、铁路科普、铁路沿线和铁路故事等网络专题,借助漫画、短视频等形式,带着大家“云游”铁路。
2021年6月“一带一路”澜湄铁路互联互通中心在沪成立
中老铁路也是一条科技之路。12月4日,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申报的“一带一路”中老铁路工程国际联合实验室正式揭牌。中老铁路开通了,但由于当地气候、地理、地质等自然环境条件以及缺乏铁路运维技术和人员,后续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实验室主要开展国际间科技合作,推进中国铁路“走出去”、本土化标准体系建设、国际化应用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和培训。研究成果还将对未来的雅万高铁、中泰铁路等具有辐射价值,服务“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2021年12月,“一带一路”中老铁路工程国际联合实验室正式揭牌
正如上海市友协会长陈靖在4日举行的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一带一路”工作重要指示暨在中老铁路通车仪式上重要讲话精神座谈会上所说的,希望通过“一带一路”澜湄铁路互联互通中心、“一带一路”中老铁路工程国际联合实验室等平台以及高等教育国际合作等,助推“一带一路”项目结出更加丰硕的成果,共同绘制精谨细腻的“工笔画”。
(本文图源: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上海市友协、公众号“中老铁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