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助流浪动物:生前拍照片为它们再找一个家 死后火化是一种体面告别

城市人养宠物的越来越多,他们把养宠物当成一种精神寄托和生活伴侣,却也有人因为各种原因遗弃它们。城市的胡同里、小区的住宅楼下、垃圾桶旁随之也渐渐多了一个新群体——流浪动物。还有一群人,他们在身体力行地帮助着这些流浪动物,可能是它们生前,也可能是死后。
领养是相互选择
“猫贼”是纪录片《离不开你》中的一个人物,她是一名宠物摄影师,在给宠物拍照之余,还会为流浪猫拍照,寻找能照顾它们余生的主人。
“猫贼”正在拍一只流浪猫。
“猫贼”家中养了3只猫,有2只曾是流浪猫。她发现流浪动物与日俱增,其中以流浪猫居多。一只成年猫一年生育两次,一次平均生5只小猫,每年能以十几倍的速度繁殖。一对成年猫及其后代在7年内能产崽42万只。到目前为止,流浪的动物已增长到难以想象的程度。
流浪动物不仅仅数量庞大,它们的生存状况也不容乐观。有一部分被民间组织或机构收留,并找到了合适的主人。还有一部分被居民救助或进行定点喂食,基本的生存条件得到了保障。
更多的流浪动物依然居无定所,靠吃垃圾、喝污水艰难度日,它们在无人管理的情况下随处便溺。因为长期漂泊,在脏乱差环境下生活的流浪动物身上很可能会沾染许多疾病,变成了病毒的携带体。
“猫贼”生活在北京胡同,经常跟胡同猫打交道,渐渐地成了自发的民间救助人之一。她说:“一张好看的照片对于流浪动物的领养是非常重要的。”在一次成功救助流浪猫后,“猫贼”决定帮流浪动物拍照。
“猫贼”正在拍宠物写真。
她会选择适合“进家”的流浪猫拍照,随后将信息发布在社交媒体寻找领养人,至今她已经为四五十只流浪猫找到了新家。
发布照片只是找领养人的第一步,还要经历更复杂的审核过程。
“领养是无偿的,但不代表没有价值。这是一个互相选择的过程,你选择这只流浪猫适合不适合你,我要选择你是否能照顾它余生。”“猫贼”说。
在经历了照片选猫后,“猫贼”会要求领养人来到现场看猫,确定有没有猫缘,顺便考察领养人。如果这步顺利,她再去领养人家家访,结合这只猫的生活习性和性格,判断家中环境是否真正适合它。一切通过后,才会通知领养人准备猫粮等用品。
整个周期快则一个月,最慢长达一年半。
“所有的猫进家后都会有一段时间过渡,但很快会忘记和我在一起的那几个月。”“猫贼”为流浪猫找到新家后,还会继续关心它们的生活,甚至有的领养人还会专门备一把钥匙给她,“我有哪个领养人家的钥匙,说明哪只猫让我最费心”。在主人不在家时,常常会请“猫贼”上门喂药、铲屎,或者短期照顾一下。
也有领养人愿意保持一些距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我非常理解。但后续的随访必不可少。”尽管她不去打扰属于猫的新生活,但会定期询问它们过得怎么样。
猫理解不了被人抛弃的原因
尽管寻找救助人的过程要严格审核,但还会遇到各种中途弃养的情况。
“猫贼”曾遇到一对情侣领养人,他们家中已养一只宠物猫,对猫的习性非常了解,情况审核过程很顺利,但变故就在两人分手后出现了。
加拿大籍男友分手后回国,把猫留给了女生,女生受不了分手打击,表示不想再养。于是把两只猫独自放上出租车,送还给了“猫贼”。
“我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困难和变故,但猫理解不了,它只是觉得自己被抛弃了。如果当初决定养宠物,就要对它负责,随意遗弃是对生命的不尊重,我绝不能容忍。”“猫贼”说,现在很多人一时兴起想养宠物,稍有困难就遗弃,这是流浪动物越来越多的最主要原因。
更有严重的情况是直接丢弃。前年,“猫贼”救助过一只在寺庙中的流浪猫,一个在审核中表现得很有爱心的女生收养了它。没过多久,在随访中,这个女生表示这只猫丢了。“猫贼”当时很为她着急,提出要帮忙一起寻找,可女生百般推托。“这让我觉得很诡异,所有的主人遗失宠物后都会着急寻找。在询问中,她谎话连篇,既不知道怎么丢的,也不知道在哪丢的。本想蒙混过关,但发现我始终没有放弃。”就在“猫贼”刨根问底的询问中,丢了20多天的猫突然回来了。
“猫贼”说:“现在我已经为这只猫找到新的寄养家庭。这个女生本以为寺庙中的猫有灵气,会给她带来好运,但实际并没有什么神奇的事情发生,她就丢弃了。”
救助应该让生活更好
“猫贼”并不是所有的流浪动物都会救助,她会为它们拍照,但是否为它们寻找新家还要进一步判断。
“我每天会遇到十几只流浪猫狗,但有一些我没有办法救它们。比如患猫口炎必须全部拔牙,可是拔牙之后呢?我没有办法为它找到新家。如果我自己养,1只可以养,10只能养吗?救好救,养不好养。我常常想:救助是为了什么?只是让它常年在笼子里生活吗?”很多情况让“猫贼”心有余而力不足,救助只是一个方法,减少遗弃、减少虐待才能从根源上解决问题。
“猫贼”和一只流浪猫。
“猫贼”并不认为自己在做一件很厉害的事,她觉得自己只是接力的中间一棒,最终能让流浪动物安度余生的是领养人,他们比救助人的责任更重。
“猫贼”谈到她的救助理念时说:“我认为救助应该让生活更好,而不是成为生活的负担。很多救助人并不是以救助为职业,而是花费自己的金钱、时间、精力在超负荷运行,把自己的整个生活搭进去,严重影响人际关系。我国流浪动物数量庞大,靠少数人根本难以改变,若有针对虐待、遗弃宠物行为的法律就更好了。”
2014年,北京市农业局印发了《北京市动物收容管理办法》,规定认养人应当签署《动物认养保证书》,承诺不遗弃、不虐待、不转售所认养的动物,并按要求反馈认养动物的状况。目前,北京市民政局已批准成立了北京人与动物环保科普中心,这也是国内唯一一家政府批准的非营利性民间动物收容及保护机构。
体面的告别
莫莫是一位宠物殡葬师,为去世的宠物火化是她的主要工作,之余还会为流浪的去世小动物集中火化。
莫莫曾经在殡仪馆工作,年轻时从南闯荡到北,扎根在沈阳,后来转行开始为宠物料理后事。“我觉得人和宠物是平等的,对于逝者家属或宠物主人,离开的生命都是家中不可或缺的一分子,要给予充分的尊重和持有同理心。”
为宠物火葬的价格不算高,10斤以内400元,根据体重增加价格递增。莫莫很重视家长向宠物告别时的体验,每个时间段只预约一位顾客。她先为每只到店的去世宠物清洁身体,有的需要处理因失禁残留的大小便,有的口腔内有呕吐物,还有的身体内存有滞留针。清洁后,莫莫将家长和宠物带到告别室,她常跟家长说:不要着急,再陪一陪宠物,等做好准备再进行火化。这段时间,莫莫从不打扰,用时最长的一位客人曾与宠物告别了7个小时。
莫莫正在为一只死去的狗做火化前准备。
火化前,莫莫还会询问家长是否留存一些毛发留作纪念。结束后,莫莫和家长一起收拾骨灰,最后交由顾客带回家,她的服务到此结束。
在做宠物殡葬这个行业后,莫莫也会为路边意外死亡的宠物善后。
“我觉得它们不应该就在路上这么躺着,如果不去救助它们,很可能被过路过的车辆多次碾压。最终结局若没人管,大概率会被环卫工人打扫或直接扔进垃圾桶,最好的情况是有好心人将它们埋在路边。”
最让莫莫印象深刻的是去年救的一只小猫。当时,莫莫前方的车辆突然刹车,又绕开前面的物体左拐加大油门开走了。莫莫的同事刚要启动车辆,又停了下来,说:“猫,前面是猫。”
莫莫和同事赶紧下车,一只猫抽搐着躺在地上,只抽了几下就吐血咽气了。现场很多人围观,但没人知道该怎么处理。出于职业敏感,他们明白已经救不回来。于是从车里拿出一套专门处理流浪猫狗的尸袋、手套和铲子,装好后拿到店内火化。
莫莫正在为一只死去的狗火化。
对环境生态最优的方式
养宠物的人越来越多,但宠物最多只有十几年的寿命,当它的生命结束,如何与它告别是很多人没有考虑过的问题。大多数人会选择一块空地掩埋,甚至小型宠物会扔到垃圾桶丢弃,他们可能都没想到要为宠物火葬。火化不仅是给宠物一个体面的告别,对环境生态来说更是最优的方式。
“大多数人倾向于就地掩埋,这与经济收入和观念有很大关系,并不是所有人都会选择火化。”莫莫说,尽管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已有大大小小几十家宠物殡葬服务门店,但选择火化的人还是少数。
根据《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对于直接掩埋法要求,掩埋坑底应高出地下水位1.5m以上,坑底洒一层厚度为2-5cm的生石灰或漂白粉等消毒药。将动物尸体及相关动物产品投入坑内,最上层距离地表1.5m以上,覆盖距地表20-30cm,厚度不少于1-1.2m的覆土。用生石灰或漂白粉等消毒药连续消毒三周以上。
实际上,鲜有人掩埋宠物后能做到以上要求。很多宠物死亡的原因都是生病,草草掩埋会导致遗体很快腐败,腐败后会招来其他小动物啃食尸体,造成病毒传播。
“现行的《动物防疫法》涉及动物尸体如何处理的问题时,只规定不能随意处置,但怎么处置没有作具体规定;而《殡葬管理条例》主要针对人体,动物殡葬没有法律依据。”北京市高通律师事务所郑洪涛律师表示,我国目前还没有一个专门主管宠物殡葬的部门。
“猫贼”和莫莫的故事都被拍成了纪录片《离不开你》。策划和推动这个项目的爱奇艺副总裁杨海涛说:“做这部片子改变了我以往的认知。它关注着这个社会中已经非常普遍的人与宠物之间的亲密关系,透视这份亲密背后所隐藏的,关于人自身的爱的复杂话题。”
在纪录片播出前,莫莫火化送走了她养了多年的哈士奇“土豆”。她说:“我想到我用心地送走了那么多猫猫狗狗,是件特别幸福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