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学生结棍!和迪士尼“打官司”,这次又把“假医生”送进了公安局
2021-10-25 16:26:35
来源:上海嘉定
选稿:周超
国拍行、知网、迪士尼
去年10月17日,团队成员小陈眼睛发痒,因为疫情关系和学业繁忙,她选择了网络问诊。考虑到京东互联网医院对接了京东大药房,问诊后可以直接下单药品,知名度比较高,她就在京东app上点击“京东健康”进入互联网医院,进行了线上问诊。系统分配了眼底科钱兵医生来看诊,小陈输入文字:“医生我眼睛很痒,老眨眼,不眨眼就想要揉眼睛。”医生立刻给出判断,“这是过敏性结膜炎”,并告诉她,“可以用奥洛他定、依美斯汀或者吡嘧司特钾,随便一种都可以,再口服氯雷他定片”。钱医生诊疗后,系统进行了“咨询总结”,点击医生发出的“用药建议”即可立刻购买药品盐酸奥洛他定滴眼液、氯雷他定片。通过京东大药房购买后,药品会直接邮寄到指定地址。从下诊断结论到开具处方,整个过程用时仅8分钟,而且医生从未实际查看小陈的眼睛状况,也没有要求她拍摄眼睛发痒照片,这让小陈有些不放心。她没有购买这些药品,而是留了个心眼,登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委员会官网,在“医生执业注册信息查询”中发现并不存在这个执业医生。她又在该医生所供职的位于陕西省的“兵器工业五二一医院”官网进行查询,仍一无所获。后来,她还拨打了该医院官网联系电话,医院明确回复不存在该名医生。盐酸奥洛他定滴眼液属于处方药,需要由有处方权的医生开具处方,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处方才可调配、购买和使用的药品。作为法学生,小陈敏锐地意识到,该医生并无执业资格,存在非法行医的可能,而京东健康也应该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于是,她和同学组成团队,一起走上了维权之路。团队分析法律关系后认为,使用京东健康互联网诊疗前,京东健康app会自动弹出格式条款,签署后才能进行咨询活动。根据协议内容,患者委托京东健康这一平台寻找有资质的医生进行线上诊疗,双方达成合意,构成合同关系。由此,她们认为,京东健康提供的医生存在资质问题,无法使团队成员获得有效诊疗服务,因此此次互联网诊疗服务属根本违约,无法实现合同目的,有权要求平台退回6元咨询费。平台退回了6元咨询费,但因为小陈并没有购买医生开具药物,也没有造成身体实际损害,所以平台不构成共同侵权,也不必承担连带责任。“医生在京东健康医疗服务合同关系中处于第三人地位,基于合同相对性原则,无法通过违约之诉起诉医生。医生的行为构成侵权,但由于对医生的具体信息毫不了解,也难以通过提起侵权之诉的方式要求其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经过仔细考虑,大家认为直接起诉还是很难。但她们没有放弃,决定通过其他途径维护权利,团队通过国家信访局手机信访app,在线上向国家投诉受理办公室进行信访。后来,银川卫健委与团队取得联系,告诉她们,已经查证该医生所持证件为假证,卫健委负责人已约谈京东健康,对其进行了相应行政处罚。在银卫医罚﹝2021﹞3号处罚决定书中,详细列出了违法事实:银川京东互联网医院备案医师钱兵于2020年10月17日为患者陈某通过京东互联网医院出具具有处方性质的咨询总结一张,钱某使用的《医师资格证书》系伪造,其取得的《执业医师证书》和《银川互联网医师多点执业备案表》无效。因为使用非卫生技术人员从事医疗技术工作,依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第四十八条,对该院处以0.3万元罚款。同时,陕西省雁塔区公安局已对该医生进行立案,卫健委也收到了立案通知书。京东健康以诈骗罪报案,要求严惩该名医生。卫健委称,后续会对所有互联网医院进行严格审查。23岁的小陈戴着圆框眼镜,说话风风火火,她希望通过这个案例,唤起全社会对互联网医疗中存在问题的重视,“也希望互联网诊疗在未来的发展中,能兼顾商业性与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等公益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