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河湖长制工作“最后一公里”,嘉定区完成全部村居河长工作站建设
近年来,我区持续推进落实河湖长制工作,人民群众对优美水环境的感受度和获得感持续提升。区水务局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时期治水方针,以村居河长工作站建设为切入点,切实提高河湖管理保护质量和水平,为打通幸福河湖“最后一公里”夯实基础。
村居河长工作站是新阶段河湖长制建设的重点工作,目的是做强做实治水神经末梢,继续壮大企业河长、园区河长、民间河长和护河志愿者队伍,实现问题发现在基层、解决在基层,全区144个村居河长工作站建设始终将“打造老百姓身边的幸福河,切实提高群众获得感、满意度”作为工作目标。
当前,以村居河长工作站建设为切入点,我区“治河标杆再抬升、水岸同治再强化、主体责任再压实、保障机制再完善”的河长责任体系和治水管水长效机制正在进一步健全完善,创新特色亮点的引领作用更加强化。
建立一套工作制度
李家村(马陆镇)
李家村创新“2+1”河道管理模式。“2”指的是“技防+人防”管理模式。李家村已在多条主要河段安装视频监控系统,落实“技防”措施,可24小时对河道和河岸进行监管。同时,由村干部、村民组长、联勤队员和河道志愿者组成的巡河队伍,村干部和村民组长巡河1周不少于2次,联勤队员和河道志愿者巡河每日不少于1次,对发现的问题及时上报,并做好后期跟踪工作。“1”是指一支专业处置队伍,快速反应、及时整治,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通过“2+1”模式将河道管理工作落到实处,做到“想管、能管、善管”,确保河道水清岸绿。
联一村(华亭镇)
联一村对村内22条河道量身打造具体的管理计划,根据每条河道不同情况定制“管理方案”。一是因河制宜“治”,结合乡村振兴,开展河道综合整治,从控源截污、生态修复、拆除违建等方面整体改善,提升河湖水环境质量和面貌。二是统一集中“管”。联一村积极推动村庄归并,集中更新建设农民住房,开展“阳光村务工程”,使村民真正成为决策意识的“主角”,以主人翁身份自觉守护家园,提升村庄基础设施,配套污水纳管、河道整治、景观品质提升等周边环境整治项目,提升村民生活品质。三是科学先进“巡”。毛桥村“河长制”工作小组充分运用“河长巡河APP”开展巡河监管,实现了线下巡河、线上报告、线下清理的无缝衔接,有效链接河湖长、河道巡查员、河道养护员等多方,明确分工和责任,建立起“全流域覆盖,全方位养护、全过程考评”的日常巡查机制,让巡河工作发挥出最大效应。四是农旅互促“融”。农旅融合是联一村做好河道管理的重要亮点,积极打造现代农业、生态农业、休闲农业为一体的特色田园乡村示范区,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依托田园风格、当地民风、周边旅游景点,提升河道、农田及周边景观,丰富联一农业旅游资源。
整合一支管水队伍
五四村(江桥镇)
新江村(江桥镇)
浏翔村(南翔镇)
丰庄社区(真新街道)
落实一个工作场所
红光村(江桥镇)
彭赵村(马陆镇)
众芳社区(马陆镇)
安新村(徐行镇)
悬挂一张水系图
搭建一个展示交流平台
娄东村(嘉定工业区)
旺泾村(嘉定工业区)
先农村(江桥镇)
增建村(江桥镇)
娄东村(嘉定工业区)
娄塘村(嘉定工业区)
增建村(江桥镇)
马陆镇(大宏村)
新联社区(马陆镇)
永乐村(南翔镇)
新丰村(南翔镇)
建立一个工作交流群
娄塘村(嘉定工业区)
草庵村(嘉定工业区)
双塘村(华亭镇)
年丰村(江桥镇)
陈村村(马陆镇)
彭赵村(马陆镇)
嘉绣社区(南翔镇)
永丰村(南翔镇)
素材来源:嘉定河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