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苏浙交界“水乡客厅”进入建设 多个重点项目开工
东方网记者包永婷、柏可林10月21日报道:位于沪苏浙交界处的“水乡客厅”,是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核心中的核心”,目前进展如何?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执委会主任华源介绍,目前,“水乡客厅”从规划阶段进入到实质性建设阶段,已经从城市设计方案蓝图落到示范区这片热土上。首批开工的重点项目包括互联互通项目、生态绿色项目、产业创新项目、存量盘活项目。
“‘水乡客厅’一方面是项目建设,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重中之重的项目建设,一方面也是制度创新生动案例和非常重要的成果。”华源说。水乡客厅立足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以“绿色示范、创新引领、基因传承、交通支撑”为发展策略,将打造成为生态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实践地、跨界融合创新引领的展示区、世界级水乡人居典范的引领区。
据悉,“水乡客厅”首批开工的重点项目包括了互联互通项目、生态绿色项目、产业创新项目、存量盘活项目。包括:金南路—浦港路(青浦至吴江)、汾湖大道—兴善大道(吴江至嘉善)、金商公路南延至嘉善等互联互通项目、水乡客厅蓝环示范段理水筑绿项目、方厅水院项目、科大亨芯研发创新项目、水乡客厅数慧云巷存量盘活项目、水乡客厅科创学园存量盘活项目。
华源表示,这些跨省域互联互通项目优化完善了示范区内高快速路网结构,探索建立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新模式,提升水乡客厅整体环境品质,是示范区水乡客厅生态绿色、一体互通领域的生动实践。
其中,水乡客厅蓝环工程打造集“安全、生态、清澈、低碳、智慧和水韵”等为一体的功能复合型水乡生态空间和发展空间,集中展示水乡客厅水生态治理的新成效。科大亨芯项目致力于聚焦物联网和通信芯片设计等产业,联动上下游,汇聚国内外科创智慧技术流、资本流、人才流,引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水乡客厅数慧云巷和科创学园存量盘活项目因地制宜,通过加快现有企业的腾退,优化土地资源,打造智能与技术为核心的科技产业集群。“水乡客厅”也有一个目标,“一年拉框架、三年出形象、五年基本建成”。
华源说,在示范区建设过程中,我们一直坚持制度创新和项目建设双轮驱动,同时通过项目建设为制度创新提供更为生动的应用场景和实践案例。“水乡客厅”就是两省一市共商、共建、共治、共享、共赢最具代表性的一体化制度创新实践案例和应用场景。
比如,通过编制“水乡客厅”城市设计方案、“水乡客控制性详细规划,我们已经实现了“一张蓝图管全域”;通过组建由两省一市同比例出资、同股同权的长新公司,长新公司与三峡集团合资成立水乡客厅公司,实现了“一个主体管开发”;成立联合指挥部,实现了“一个平台管实施”;通过制订水乡客厅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加快实施先行启动区规划建设导则,实现“一套标准管品质”;在规划管理、土地管理、财税分享等重点领域,实现了“一体化制度管治理”。随着水乡客厅建设深入推进,这 “五个一”的跨域共建共治新模式将进一步夯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