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快评丨“代骂”服务骂战八年 该全面下架了
8元钱,购买15分钟的“代骂”,“骂不赢不要钱”;奇葩整人玩具保证“让人抓狂”……近日,记者在电商平台搜索发现,“代吵架”、“代整人”等“代报仇”服务在这些电商平台上公开售卖。(8月21日齐鲁晚报)
俗话说,有事好商量。何以要动辄骂人,而且还要找代骂?一是青年人道德意识、法律意识淡漠,不懂由此带来的后果。
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网络安全法、民法典等一系列法规都明确要求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名誉权、隐私权。委托他人代骂,不但涉嫌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而且后果严重的话,还涉嫌构成教唆侵权。受托人在吵架过程当中对相对人进行言语攻击和谩骂,轻则构成民事上侵权行为,重则涉嫌构成“侮辱罪”。如果电商平台接到网民要求删除的通知,拒不移除造成一定后果的话,电商平台也要承担相应责任。另外,“网络代骂”的主要消费群体是青少年,他们为了“爱豆”出气而找代骂,也加剧了饭圈的互撕行为。
二是现在的一些青少年语言表达能力有缺欠。青少年在不会骂人的同时,也不会知道如何讲理。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的一项调查显示,76.5%的受访者认为自己的语言越来越贫乏。受访者认为年轻人语言贫乏的表现是,基本不会说诗句(61.9%)和不会用复杂的修辞手法(57.6%)。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演讲赛、辩论赛成为青少年追逐的潮流,如今青少年似乎更喜欢没有社交的自我独处生活,这也使得他们缺乏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语言能力也随之退化。
这就不难理解,代骂这项服务最早出现在2013年,尽管淘宝在2016年就针对代骂服务、渣男测试、脑残片等共8类突破法律红线或违反社会伦理道德的奇葩商品集中清理和下架,但相关商家的转战微信、qq等第三方平台继续交易,说明代骂服务还有实际需求。
因此,一方面,监管部门要帮助网络平台全面下架“代骂”服务,另一方面,学校教育要继续压缩应试教育的空间,不能让学生学的那些修辞、诗句、作文手法只会用来考试。同时,相关部门要为年轻人减负,为他们提供更多让他们感兴趣的线下社交空间,让他们从把自己从宅重摘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