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周末来五角场,逛吃地道“泉州美味”!
上海杨浦10-19 10:50:55

当“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城市”的千年韵味,邂逅“长三角经济引擎”的澎湃活力,10月17日,一场跨越闽沪的产销对接与文化交融盛宴在五角场热力启幕。为期三天的“海丝泉品闽韵沪杨——国潮泉州・海丝供销优品上海行活动”集结了30余家泉州参展企业不远千里,带来数百种优质农产品、特色美食、小吃、非遗工艺品,为上海市民和游客打造了一场“舌尖上的泉州”盛宴,开启了一段“文化里的海丝”之旅。一起来看看↓

图片

活动现场,各个特色展区将“泉州味道”搬进了上海。“古早味干货区”里,衙口花生的香脆、猪肉粕的油香、洪濑鸡爪的劲辣、獭窟鱼签的鲜嫩,勾起了市民的味蕾好奇;“闽南甜品荟”中,麻粩、桔红糕、淮山酥等传统糕点甜而不腻,让人驻足品尝;“地标风物馆”内,安溪铁观音的醇厚茶香、永春芦柑的清新果香、德化淮山的软糯口感,尽显地理标志产品的实力;“创新优品廊”的虹山红心地瓜制品、刺明珠葡萄酒,“林下生态产品”区的金线莲、竹荪、铁皮石斛,更让上海消费者眼前一亮。

图片

而极具蟳埔特色的簪花体验区更是排起长队,上海市民与游客争相打卡,亲手将绚丽花饰别在发间,沉浸式感受闽南文化魅力,热闹氛围瞬间拉满。值得一提的是,展区内还巧妙融入海丝文化元素,图文展板讲述着泉州特产与海上丝绸之路的千年渊源,短视频滚动播放着泉州丰富美食的传统制作工艺,市民在选购好物的同时,也沉浸式读懂了“泉州味道”背后的文化故事。

图片

不仅线下集市热闹非凡,线上渠道同样火力全开。上海本地生活类网红、美食博主现身活动现场,架起手机开启直播带货。

镜头前,主播们热情介绍泉州特产的特色与吃法,实时解答网友疑问,直播间评论区互动不断;现场设置的互动体验区更是人气爆棚,非遗糕点师傅现场演示麻粩、桔红糕的制作过程,市民可亲手参与揉捏、塑形,感受传统手艺的魅力;闽南茶艺师娴熟地冲泡铁观音,邀请大家举杯品鉴;闽南语歌曲与南音选段循环播放,熟悉的旋律让在沪泉州倍感亲切,浓郁的闽南文化氛围包裹着整个广场,让每一位参与者都沉醉其中。据悉,活动还同步开设“泉州海丝供销优品”专属专区。

图片

“这不是一次简单的展销,而是资源整合的开始。”泉州市供销社负责人表示,通过签约,泉州将借助上海的市场优势与泉商网络,让更多农特产品稳定进入长三角市场,让农户共享产业发展红利,真正实现“企业获利、农民增收、城市受益”的共赢。

近年来,杨浦区积极打造“玩转杨数浦”消费品牌,深度融合“年轻态”“数字化”“沉浸式”区域消费特色,创新多元化服务消费场景,推广“自主品牌+直供直销”模式,打造具有特色和吸引力的消费新地标,搭建各类品牌消费合作平台。本次沪闽政企协作既丰富了“玩转杨数浦”品牌的多元业态,也让杨浦吸引更多全国各地的优秀品牌,进一步强化长三角核心城区在区域协作中的资源整合与赋能作用。

图片

本次活动为期三天,

周末来五角场广场

一起逛吃地道“泉州美味”!

选稿:严佳文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