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中秋国庆“双节”邂逅沪上乡野 解锁专属“丰收假日盛宴”→
东方网10-03 09:35:06

金秋送爽,稻谷飘香。今年中秋国庆“双节”期间,上海各郊区依托特色农业资源与乡村风貌,精心打造系列乡村游、丰收节等活动,以农事体验、文化展演、市集互动等多元形式,为市民游客奉上一场场兼具乡村野趣与潮流活力的专属“假日盛宴”,生动展现乡村振兴成果与农文旅融合新活力。

中国农民丰收节系列活动——2025上海青浦练塘茭白节暨古镇文化旅游节火热进行。作为“华东茭白第一镇”,练塘以农文旅商体展“六业”融合模式,推出茭白创意美食、农事体验、“非遗里的练塘”短视频展、稻田电竞等活动,同步发放15万元文旅消费券,上线《三色练塘文旅地图》整合区域内近30处打卡点。此外,“2025青浦赵巷镇文化旅游购物节”持续至11月,10月4日开市的“巷”往市集将汇聚50+摊主,带来秋日特调、非遗互动、亲子DIY等内容,让乡村成为潮流文化聚集地。

这个长假,嘉定区围绕郊野田园主题,推出“嘉乡沃土”系列农文旅活动,涵盖8项特色内容。其中,第七届稻草文化节以“爱稻嘉北”为主题落地嘉北郊野公园,打造草坪露营嘉年华、泥地英雄亲子赛等互动项目;嘉定沥江生态园开展沥江丰收节,邀请游客参与水稻收割等应季农事体验,并配套农业特色活动与演出;即日起至10月8日,桂雨生活季暨共馥桂花节&金色麦田艺术节围绕“秋收·共生·成长”主题,通过农业体验、传统手工艺实践、亲子萌宠科普等形式,全方位提升游客参与感。

金山区2025“农民丰收节 金山嘉年华”为市民打造了“观赏、品鉴、游览、购物”一站式体验。假期里,“朱泾花灯”文旅嘉年华落地花开海上生态园,推出花灯游园会、田园音乐会等活动;花开海上生态园同步举办第九届格桑花文化和旅游节,将结合花海写生、徒步定向赛等;漕泾水窠景区“风从东方来”国庆活动以夜光风筝为特色,配套千人长桌宴、手工制陶等项目;山阳镇第十五届上海湾区滬之源·海渔文化节搭建文创交易平台,推出光影亲子音乐节、农耕体验等;枫泾古镇开启国庆8天狂欢活动,涵盖夜间市河船戏表演、非遗体验、夜间灯光秀等;金山城市沙滩“海上升明月”游园会将设置灯光艺术装置区、水上表演区等四大区域,打造海滨节庆场景。

宝山区2025年中国农民丰收节庆典上,宝山区农业农村委与5家金融机构签约,推出专属信贷产品及综合金融服务,为农业发展注入资金活力;藜麦创新、数字设施农业创新基地二期、数字化河蟹养殖3个项目落地,推动农业“科技升级”。活动同步为宝山第三批区域公共品牌授牌,发布“花果宝山”系列农产品新包装。此外,“幸福宝山路 魅力乡村行”职工徒步赛、罗泾镇“泾”日趣哪儿乡游小程序及乡村文旅合作伙伴推介同步启动,市农科院与宝山区的“院地合作”更助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振兴乡村 闵行农好”2025年闵行区第八届中国农民丰收节在尚品颛溪农业研学基地举办。现场“科技感”十足,无人驾驶拖拉机、植物表型传感器、水稻AI数字防控设备等智慧农业装备集中亮相;市农科院基因中心生菜沙拉、多酚鸡蛋、交大葡萄酒等“科技农品”让游客品味舌尖上的科技。丰收节国风市集上,浦江沪谚方糕、汇东村套板葫芦、七宝非遗酿造酱油、马桥豆腐干等非遗手作与文创产品同台,古风爱好者穿梭其间,传统工艺与现代美学碰撞出独特韵味。

2025“诗意栖居、大美泖田”泖田艺术季将于10月17日-19日在松江泖港镇胡光村举办,以“稻田+生态游”模式打造“田园舞台”。正值松江大米上市期,小昆山江南水稻艺术观光园推出铁人三项、半程马拉松同款赛事路线,游客可漫步骑行,欣赏稻穗与白鹭齐飞的生态画卷,还能选购新米。

2025年中国农民丰收节奉贤专场活动中,奉城镇联民村花野农场的芦粟成为“爆款”。该农场负责人姚楚豪介绍,今年芦粟种植面积5亩,总产量预计超1.2万斤,涵盖江苏海门、上海崇明及奉贤本地三个品种,丰收季将持续至11月初。作为沪郊传统作物,芦粟既承载童年记忆,更成为乡村振兴中“小而美”的特色农产品代表。

2025年上海崇明乡村文化旅游节将持续至11月30日,覆盖崇明三岛推出30余项主题活动,包括海岛十佳歌手大赛、“非遗篮不住”嘉年华、森林烧烤篝火露营节、南门夜市等。其中,港沿镇“丰收季”暨乡村旅游节打造丰收市集,汇集本土大米、芋艿、晴王葡萄等好物,同步推出“中秋农产品大礼包”与“国庆8天乐”惠民活动,让市民游客在生态与文化交融中,慢享海岛乡村时光。

(各区供图)

作者:王泳婷
选稿:寇宇宁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