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华秋实,硕果飘香。当下的新疆泽普,戈壁滩上的苹果园已是绿意盎然。50岁的维吾尔族农户阿布都·热合曼穿梭在果树间,小心翼翼地为果实疏枝——三年前,这里还是连草都难长的裸露戈壁,如今,在闵行援疆打造的润泽农业苹果产业项目推动下,每亩地能为他带来2万多元收入。“谢谢政府,谢谢上海来的‘阿达西’(维语‘朋友’),让我们全家过上了好日子!”
自2010年闵行区与新疆喀什泽普县结对帮扶以来,两地跨越山海、携手同行,15载深耕产业、乡村、医疗领域。恰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闵行以民生为笔、协作作墨,在沪疆同心共筑振兴的篇章里,写下了一个个有形有感、见行见效的生动注脚。
产业帮扶戈壁荒滩变身“绿色银行”苹果成了“致富果”
时间拉回几年前,阿布都还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全家6口人靠10亩贫瘠棉田维生,年收入不足1万元。2019年,泽普县推广戈壁苹果种植项目,他顶着“沙石地种不出苹果”的质疑,第一个报了名。“当时老乡们都劝我别冒险,可我想试试上海专家带来的技术。”

如今,他的果园不仅挂果丰茂,女儿阿依古丽更通过闵行援疆组织的电商培训,成了抖音上的“苹果主播”——去年“双十一”当天,单场直播就卖出300箱,“阿爸种的好果子,隔着屏幕都能闻到香!”

阿布都的好日子,源于闵行援疆重点打造的泽普县润泽农业苹果产业项目。在闵行援疆团队与泽普县政府协作下,2万亩现代化戈壁苹果半矮化密植产业园在荒漠上拔地而起:引入抗逆性强的青砧砧木与瑞雪、秦脆等优质品种,采用工业化精准种植;投入资金建成预冷仓库、分选线,采购冷链车辆;打造“泽普苹果”区域公共品牌,搭建“电商平台+社区团购+产地直供”立体销售网——2024年,园区亩产达500公斤、总产量2500吨,线上年销售额突破500万元,上海的帮扶专馆与旗舰店更让泽普苹果走进长三角家庭。

如今,该项目已带动全县1200余户农民转型种果,户均增收4.3万元。今年,“泽普苹果”再添中国绿色有机食品认证与欧盟有机认证,果香飘向哈萨克斯坦等“一带一路”国家,昔日戈壁真正变成了“绿色银行”。按规划,2026年园区进入丰产期后,亩产将超4吨,年产值可达4亿元。
乡村建设“叶河花月夜”点亮和美乡村旅游饭香了百姓家
“这里有花海、有夜市,还能体验民族风情,比想象中更惬意!”来自广州的游客周先生,在泽普县赛力乡荒地村的“叶河花月夜”乡村旅游示范点,用镜头记录下蓝天白云下的田园风光。这个距离泽普县城11公里的村落,正是闵行援疆助力和美乡村建设的缩影。

2024年,第十一批闵行援疆团投入200万元,以“旅游示范村”创建为抓手,为荒地村做全域规划:整治村容、打造生态“花海”,建成婚姻登记服务链、七彩花田、麦西来甫广场、繁花夜市等40处主题打卡地,形成“观光—体验—休闲”三位一体的精品游线。这一项目创新采用“国有平台+乡村协同+村民参与”三级联动模式,直接开发就业岗位60余个。2025年,闵行再投800万元为项目提质增效,以多维体验提升项目吸引力,驱动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

旅游红利,实实在在流进了村民口袋。托合提·毛拉库完凭借电工技术成了景区公益性岗位工作人员,每月收入1750元;妻子则把自家庭院改造成“奶茶坊”,卖特色奶茶、馕杯与民族文创,“以前种地看天吃饭,现在游客天天来,生意好得忙不过来!”更让老两口欣慰的是,大女儿瞄准夜市人流,推出“白天守店+夜市摆摊”的“双轨制”经营,“夜市人流量是白天的三倍,咱们全家都吃上了‘旅游饭’!”

如今的荒地村,道路两旁绿树成荫、鲜花绽放,整齐的农舍与错落的打卡地相映成趣。游客与村民交织的笑声里,是乡村振兴的活力,更是沪疆同心的温情。
医疗帮扶“带不走”的医疗队守护边疆群众健康
“要是放在以前,这样的手术我们想都不敢想。”泽普县医共体人民医院总院神经/胸外科主任兰伟,至今记得今年5月那台惊险的手术——34岁的古某干农活时摔伤,右侧8根肋骨骨折、胸腔大出血,更棘手的是,他是RH阴性“熊猫血”,手术风险极高。
最终,在闵行援疆医疗团队的支持下,医院成功完成首例开胸止血术+膈肌破裂修补术+肺修补术+肋骨骨折复位内固定术,还运用自体血回输技术降低了用血风险。

这台手术的成功,是闵行15年医疗援疆的缩影。多年来,闵行援疆团队投入近5000万元,为泽普补齐医疗短板:添置全县第一台1.5T核磁共振,建设乡镇卫生院特色科室;打造8个院级医学重点专科、1个地区重点专科,开展新技术新项目25项。在人才培育上,通过“师带徒”“规培”等模式,引进复旦硕士研究生1名、招录上海健康医学院规培生12名、结对帮扶16名本地医生,去年泽普县医院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通过人数增幅达78.6%,真正留下了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伍。

2024年底,医院还在闵行援疆医疗团队的通力合作下,完成首例腹腔镜下左侧无功能肾切除手术。“基层医院做这类手术,术前评估和多学科协作是关键。”作为主刀的复旦大学附属闵行医院泌尿外科主治医师尹冰德说,“我们通过统筹不同学科的专业力量,能够有效应对各种潜在风险,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精准的治疗。”

从“看病难”到“看得好”,从“输血”到“造血”,闵行援疆正以医疗为纽带,把健康保障的网织得更密。正如兰伟所说:“上海援疆让我们的诊疗水平实现了跨越式提升,未来我们会继续借力帮扶,为泽普百姓提供更优质、便捷的医疗服务。”
教育帮扶深耕“传帮带”让优质教育资源跨越山海
今年夏天,“两个第一”的好消息从泽普传来——泽普高考本科上线率、中考均分双双位列喀什地区12县市首位,创下了泽普县的历史新高,也成为闵行教育援疆的生动注脚。

在援疆四县中,泽普率先实现小学至职校31所学校与闵行优质校全覆盖结对。今年1—8月,泽普派出8批次32人赴闵行跟岗研学,闵行则选派5批次48人赴泽普送教上门,让优质教育资源跨越山海。
闵行更充分发挥教研优势,发起“山海同心,万里同课,万里同研”活动,累计开设19节公开课、指导近500场听课评课。同步成立的闵泽思政德研联合体、教研联合体及名师工作室,举办首届闵泽青苗杯青年教师评比大赛,为当地教师搭建起经验共享的桥梁。
而18名闵行援疆教师深耕“传帮带”,带教近40名当地教师,指导完成20篇课题报告或论文,组织专场培训75场次覆盖近5000人次。上海教育出版社、华东师大、上师大、文来中学等单位亦接力支援,17批146人次专家赴泽送教,为教育提质注入“外脑”力量。
针对学生成长,闵行还引入“信宏莘松杯”美术赛、“莘城杯”书法赛等赛事在泽普设分赛区,举办无人机、足球比赛,惠及31所学校近5.3万名学生。

今年的“信宏·莘松杯”中小学美术比赛特别将“山海同心万里同画”作为主题,闵行和泽普学子一同拿起画笔,挥洒创意。在泽普第二小学的学生姚青城画作《巷子里的烟火》中,艾德莱丝绸随风轻摆,维吾尔族的人们围坐在一起,弹奏着欢快的音符。“新疆和上海虽地域不同,但通过丝绸之路这条友谊的纽带,我们的情谊跨越千山万水,紧紧相连,期待未来能有更多这样的活动。”这些活动持续增强民族文化认同,让教育成为沪疆同心共筑振兴的坚实纽带。
站在新的起点,闵行将继续聚焦民生改善、产业升级、文化交融,与泽普一道,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续写更多“同心曲”,让沪疆情谊在共同发展中愈发深厚。
作者:毛海萍
选稿:郑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