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
剧透照来袭!2025年上海国际光影节·黄浦活动9月20日晚开幕
东方网09-19 06:46:56

凉风习习,外滩观景平台上,不少游客市民频频拿起手机拍下浦江两岸动人夜景。在中山东一路27号对面,外滩观景平台部分区域被临时包围,露出两个大型“星星人”造型气模,在璀璨夜色中格外显眼。原来,这里就是9月20日晚2025年上海国际光影节·黄浦活动开幕式的举办地,会场搭建和灯光测试工作正在有序进行。

第二届上海国际光影节将于9月19日至10月18日举办,主题是“点亮上海”(Light Up Shanghai)。9月18日,东方网记者从黄浦区获悉,2025年上海国际光影节·黄浦活动将以“璀璨都市 温暖上海”为主题,重点聚焦“一江一河”沿线,辐射南京东路、淮海中路、新天地、豫园等商圈和景区,设计了“共建人民城市,共赏最美夜景”“萤火星河,森林派对”“趣游夜黄浦,乐购新世代”三大板块的核心光影活动,同时与各项“商旅文体展”项目联动,打造“光影+”新场景。

“开幕式上,我们聚焦关爱弱势群体的公益理念,借用‘星星人’广受喜爱的外观造型和温暖治愈的设计理念,邀请‘来自星星的孩子’(孤独症儿童群体)现场观礼,并请孩子以‘星星点灯’的形式点亮浦江夜景,向大众直观地传递城市温度。活动结束后,‘星星人’造型气模将在外滩平台面向市民游客展出至9月28日。”黄浦区灯光景观管理所所长陶震介绍。

相比视觉效果上的酷炫,为什么黄浦光影节会聚焦到以孤独症儿童为代表的弱势群体?黄浦区民政局副局长何平表示,这也是今年光影节“璀璨都市 温暖上海”主题的一大体现,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不仅呈现给大众艺术的享受,而且赋予更多人文关怀,倡导社会对特殊群体的包容与尊重,让特殊群体也能感受温暖,共享美好。

据了解,除了开幕式,在同一地点,9月21日将举办“外滩光影艺赏会”,10月12日将举办“外滩诗歌朗诵会”,邀请国内外知名作家与朗诵家,在浦江之畔、灯光之下,通过演讲和诗歌朗诵等形式交流国内外经典文学作品的心得体会,让参与者沉浸式地感受外滩建筑、上海光影和经典文学间的碰撞,续写城市文化建设的新篇章。

黄浦光影节的精彩,外滩只是序曲。10月13日至10月18日,黄浦首个原创“光影+消费”品牌项目IP“光之秘境”将在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结算中心周边区域(外马路至董家渡花桥段)亮相,打造沉浸式光影能量充电站,推出多元商旅文体展跨界新场景。

活动以独家IP“心火精灵”为视觉引导,带领市民游客解锁黄浦滨江新鲜玩法,由“光愈码头”(黄浦滨江景观平台)、“沐光秘境”(老码头复兴4库)及“能量蓝海”(老码头复兴5库)构成的三大主题疗愈场景。未来,结合市场反馈与区域发展规划,“15分钟光影疗愈生活圈”建设将在黄浦滨江逐步推进,为金融从业人群和周边居民提供常态长效的“光影+”休闲服务空间。

9月21日至10月7日,在中央科创园区,将以“外滩不过时,滨江新潮流”为愿景,打造一场关于光影、科技和自然的“森林星光派对”。

活动包括森林市集、萌宠乐园、穹光帐语、虫影秘语、荧光夜跑和森友光影秀等多个板块,内容涵盖多元业态市集、灯光艺术装置、投影艺术展示、光影互动装置、新媒体演出和亲子活动、体育活动、宠物活动等,不仅给市民游客带来一处可逛、可玩、可拍、可分享的江景乐园,也是用灯光景观赋能夜间经济,进一步激发在地消费活力,吸引优质产业集聚并落户黄浦。

此外,活动还将联动上海国际光影节青少年人工智能光影实践活动,以光影艺术作品的形式呈现青少年人工智能光影实践活动亮点成果,助力当代青少年将创意巧思和前沿技术转化为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活力及动力。

活动前期,将以炫酷痛车巡游预热造势,这些车辆还将在重要活动节点期间用于接送弱势群体。后期,部分受欢迎的光影艺术装置将长期保留,成为滨江公共空间夜景新亮点。 

陶震还透露,9月20日至10月18日,黄浦各大商圈将以“光影+”活动的形式融合优秀传统文化和新兴文化,烘托夜间经济热度,服务新世代消费群体。根据空间布局主要分为三大板块——

一是“炫彩南京路,影动外婆河”。聚焦南京东路、洛克·外滩源等重点区域,联动六合路创意市集等多元活动,融合光影艺术装置、沉浸式投影、主题夜游等精彩内容,共同塑造南京路和外滩源的消费新名片,进一步提升商圈影响力与吸引力。

二是外滩艺术季——超感大豫园,展示集艺术装置、光影互动、公众参与、生活方式、市集与品牌联动于一体的城市级艺术嘉年华。以豫园内园的“豫享山林”夜景Mapping Show为基础,组织开展STAYREAL秋日快闪、非遗作品风物展、非遗市集与互动创作体验、非遗技艺展示等活动,让都市年轻人在夜风习习中感受“穿越时空的浪漫”。

三是淮海光艺之境,运用树灯、创意灯饰、艺术装置等灯光景观设施为淮海中路-新天地商圈增添优雅气韵,联动商圈品牌视觉符号,诠释摩登时尚的夜经济消费空间。 

(本文部分图片由黄浦区提供)

作者:黄丽春
选稿:吴怡闻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