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时代少年团上海演唱会开票在即,为什么粉丝为“错票”吵翻了天
上观新闻08-07 21:53:00

“我们十分珍惜此次在上海演出的机会,希望粉丝们能够共同严格遵守相关演出规定。”8月7日下午,时代少年团粉丝俱乐部官方微博连发多条关于时代少年团上海演唱会的购票提示——“持错票者无法入场”成为强调重点。

 8月7日下午,时代少年团粉丝俱乐部官方微博连发多条关于时代少年团上海演唱会的购票提示

两天前,时代少年团上海演唱会正式宣布将于8月20日、21日、23日、24日在上海体育场举行。随后,时代少年团后援会官方微博发布提醒:“经主办方正式知会,本次演唱会门票核验与安检力度将远严于以往任何场次。将严格执行强实名制入场规则,即入场者所持门票票面身份信息必须与其本人有效身份证件信息完全一致,凡出现票、证、人不符或任何票务异常(含错票、假票等)情况者,一律禁止入场。”

8月5日,时代少年团后援会发布提示

“票、证、人”信息三者合一,被称为“强实名”。2023年9月12日,文旅部、公安部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大型营业性演出活动规范管理促进演出市场健康有序发展的通知》,要求“大型营业性演出活动实行实名购票和实名入场制度,每场演出每个身份证件只能购买一张门票,购票人与入场人身份信息保持一致”。

  演唱会售票页面对“强实名”的提示

2023年以来,演唱会市场持续火爆,“强实名”被视作防止和遏制“黄牛”炒票倒票的有效手段。

不过,实行“强实名”,也意味着演唱会门票不能随意转让、转售,“如果去不了,只能退,退不了就浪费”。8月6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2025年上半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分析》显示,今年上半年,演唱会相关投诉量持续攀升,其中退款诉求占比超过90%。

在各地推行“强实名”之际,为什么会产生“错票”入场的争议?对当下演出市场而言,实名制是否越“严”越好?在演出市场秩序与观众合理权益之间,有没有更优解之道?

“错票”,粉丝的一场“豪赌”?

时代少年团上海演唱会门票将于8月9日、10日开票。

8月7日下午,看到社交媒体上“时代少年团上海站错票将禁购三年”的热搜,观众于女士感到一头雾水,一番搜索,她才明白所谓“错票”,是指初始购票人信息与持票入场人信息不一致的门票。

一般通过“错票”进场的观众,手里拿的都是初始购票人的身份证或护照。但是,都“强实名了”,为什么还能拿着非本人的证件进场呢?

在社交平台流传的“错票进场攻略”中,规避人脸识别的方式之一是“化浓妆”,“问就是化妆了刷不出人脸”。同时,几乎所有“错票进场”的帖子都会提示:错票有风险,转账需谨慎。8月2日在上海梅赛德斯奔驰文化中心举办的易烊千玺演唱会,就有买了“错票”的观众表示没能进场。

8月7日,时代少年团经纪公司时代峰峻就时代少年团上海站发声明称,如出现初始购票人身份信息与持票入场人身份信息不符的情况,持票人将无法凭该票入场。同时,经核实后,针对转让(售)门票者以及购买者,票务平台将禁止买卖双方购买时代峰峻旗下所有演出活动门票,限制期为三年。

  8月7日,时代少年团提示“错票”买卖双方将“禁止购票三年”。

“错票”很可能进不了现场,但还是有粉丝表示要“蹲错票”。常看演唱会的小松告诉记者:“错票比黄牛录入、邀请函还是便宜些。”

所谓“录入”,是指直接录入购票者身份信息,“邀请函”通常可扫码自行绑定身份信息。小松说,尽管这些方式都有溢价,但“错票”因为无法保证入场,多了风险,因此,一些预算不足的观众会选择“错票”。

“越有‘流量’的明星,‘错票’现象越多。”小松分析,“总有胆子大的粉丝愿意赌一把”。记者搜索社交媒体发现,时代少年团此前的演唱会发生过“错票”进场现象,这之前,不少粉丝传授经验,“放心大胆进”。

  

  此前,社交媒体流传不少“错票”讨论。

演唱会买票“难”,退票也“难”?

流通到“错票”市场的“票”,是从哪里来的?小松解答:“一部分是黄牛占座,另一部分是抢完去不了想退款的人,为了不出退票手续费,就会考虑转票给其他人。”

曾经,非强实名制的演唱会门票,给了“黄牛”抬价倒卖的空间,甚至,在演唱会最火之际,还有“路人牛”抢自己没有观演意愿的演唱会门票,再加价转卖给其他观众。

于女士回忆,2023年实行“强实名”前,“几乎买不到原价演唱会门票,‘强实名’至少打击了‘路人牛’”。不过,随着“强实名”推行,“退票难”成了部分观众遇到的另一个问题。

8月6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2025年上半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分析》中提到,消费者反映的问题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退票规则不合理。消费者认为售票平台规则不合理,如平台单方规定“不可退票”或提前一个月就禁止退票,以及退票手续费过高等。二是消费者因个人原因、工作安排、身体状况等无法观看演出,或因多人同时抢票导致重复购买,申请退票时被扣除手续费,认为手续费过高。三是演唱会主办方临时单方取消演出不承担违约责任。

记者查询售票平台发现,不同演唱会退票规则不同。以8月29日将在上海虹口足球场举办的邓紫棋演唱会为例,规则显示,预售期间,购票观众在购票订单生成付款后的48小时内可无条件办理退票,但须支付0.6%的手续费。正式开票日起,每一周首场演出售票通道关闭前48小时可以申请退票,须支付20.6%的手续费。错过了这个时间段,除非不可抗力因素,都不能再退票。9月20日在温州举办的林忆莲演唱会则在票务须知中写道:首场演出开演前10天起,除不可抗力因素,不再接受退票。

“万一去不了,就很亏。但为了这个‘万一’不买票,就更亏了!”演唱会爱好者小雨表示。如果同一订单内包含多张门票,平台通常规定,退票只能整单退,也令不少观众困扰。“5月林忆莲的杭州演唱会,我买了三张票,打算和爸妈一起去看。爸爸临时有事,想退掉一张票,却发现不行。要退,就三张一起退。三张一起退的手续费很高,还不如浪费掉那张要退的票。”还有观众表示,好不容易抢到的门票,同伴临时不能去,但订单里的其他持票人还是想去,“即便整单退的手续费不高,也舍不得退。”

对此,中消协表示,退票退款问题是演唱会领域消费者投诉的主要集中点,建议相关主管部门牵头制定演出行业退票管理办法,对退票时间节点、手续费比例、演出取消责任分担等事项作出统一规定,防止平台和主办方单方面设定霸王条款。售票平台应在购票环节显著标注退票政策,设定阶梯式退票手续费标准,避免设置“一律不退”等不合理规则,优化退票退款政策。消费者在购票时也应当注意退票条款和观演风险,增强风险意识。

“现在退票规则都是明示的,甚至很多平台在购票前会弹窗提示购票须知和退票规则,强行读秒才能继续购买。”对于“退票”争议,也有观众表示,消费者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而不是买完说自己没看清楚”。

“确实有时存在不可抗力的情况,平台处理退票还是比较麻烦。”常看演唱会的观众小悦希望,“退票程序更友好一些,特别是可以允许部分退票,哪怕出手续费也能接受”。

警惕购票风险,让演唱会市场更健康发展

“强实名”制度推出之初,是为了阻断黄牛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随着演出市场不断升温,“强实名”之下,仍有可以钻的“空子”。

“有人抵制黄牛票,也总会有人买黄牛票。”小松表示,录入信息、高价邀请函、加钱代抢等,都是变相倒买倒卖的形式,“靠粉丝群体自发抵制是很难的,甚至有些粉丝自己就在做‘粉牛’。”

上海是演唱会“强实名”的先行者,很多观众已习惯在上海看大型演唱会携带身份证并刷脸核验入场。8月7日,“警民直通车上海”发布提示:千万不要轻信所谓的“错票”“邀请函”以及黄牛兜售的高价票,也不要轻易将自己的身份证号、手机号等个人信息透露给陌生人,更不要相信所谓的“保进承诺”——这些都是诈骗的“套路”。

 

 8月7日,上海警方发布提示,“衷心地希望每一位来到现场欣赏演出的观众能有一个安全、欢乐的观演感受”。

“‘代抢’的本质是‘人海战术’,把身份证等个人信息给黄牛,黄牛转发到几百个人甚至千人大群里帮你抢,谁抢到了谁就拿钱。”小松说,无论是“代抢”把身份信息交给陌生人,还是“错票进场”需要初始购票人提供身份证给实际观演人,都增加了信息泄露风险,甚至有可能上当受骗,引起财产损失,但“在热得有些畸形的市场下,还是有很多人不顾风险”。

也有观众发问:“那‘黄牛’手里的票是哪来的呢?”“为什么录入的高价票就能保证好位置?”“演唱会有一开、二开、三开(多次开票),为什么‘三开’有时还能捡到前排位置,是不是留给‘黄牛’的?”

如何让演出市场朝着更健康方向发展,或者说,如何让观众更轻松地走进自己想看的演唱会现场,这些疑问,不能回避。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