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视频|王弘治:作为INFJ型人格的荆轲
澎湃新闻08-06 11:10:00

荆轲刺秦王的故事让两千多年来的中国人记住了侠士荆轲的名字。但是,荆轲刺秦的任务最终是失败的,为什么还有很多文人骚客称颂他?本期视频,上海师范大学语言学副教授王弘治老师来谈谈理想坚定、行动果断的荆轲。

大家都知道,荆轲是刺杀秦始皇的大英雄。但是,荆轲的前半生,实际上都是在颠沛流离、碌碌无为当中度过的,最后在燕国的蓟城,流落于市井之间。因为燕国的长者田光的推荐,他答应太子丹去刺杀秦王。在秦国的宫廷上,可能就是那么短短的几分钟,图穷匕见、电光石火之间的一段传奇的场面,使得荆轲的名字被两千多年来的中国人牢牢记住了。

他并不是一个成功的人,他的刺杀任务最后失败了。那么他的所作所为究竟有什么意义呢?

有人说他妄图去阻止秦国统一天下的历史车轮,是个不自量力的螳臂当车者。当时的太子丹感觉到燕国快要灭亡了,不断地催促荆轲上路:你什么时候可以走啊?你再不去的话,我们燕国都亡了。所以,他是一个所谓“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人。他知道这个事情必然会失败,但是他仍然勇敢地去做。所以也难怪中国古代的这些文人骚客,对于荆轲这个人物,都有非常深的寄托。比如说唐代的文学家韩愈,“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说的就是荆轲在易水边悲歌送别的场景;大诗人骆宾王,他写的“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非常具有侠客情怀的李白,他也写过“击筑向北燕,燕歌易水滨”。荆轲与众人告别的易水之滨,已经成为了古人向人类的勇气和决绝致敬的人文圣地。

荆轲最后生活在燕国的蓟都,也就是现在的北京。所以在《古代散文中的北京》中,讲到易水送别的这个场景,太子和宾客去送别荆轲的时候,“皆白衣冠而送之”,穿着好像是丧服的白色衣冠。然后,“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士皆垂泪涕泣”,大家纷纷都流下了眼泪。荆轲又为歌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大家被他的这种英雄决绝的气概所折服,也知道他是向着必死之地而去的。被这种悲剧场景渲染,大家眼睛都睁得极大,仿佛要噙住眼眶当中饱含的泪水。这种无比激动的心情,让每个人的头发都纷纷上指,顶到了自己头上所戴的帽子。

《古代散文中的北京》,马东瑶/主编,文津出版社,2024年10月版

荆轲他不是一个嗜血的狂徒。我们不要把他看成只是一个刺客,受了燕国之托,就要去刺杀秦始皇,完成一个政治上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他并不是为了要出名,才去追求这一瞬的光辉。田光以死相托,他既然千金一诺,承诺了田光会去做这件事情,他才毅然决然地走上这条不归路。

“士为知己者死。”

在成长过程当中,经常有人说会遇到贵人。贵人并不是说我们一定要巴结他,实现人生的飞跃。我觉得更重要的是,所谓的贵人,他能够理解我们,能够发现我们身上的才能,能够知人善任。

把荆轲套到MBTI的人格类型来看,我觉得荆轲可能最接近于INFJ的类型:理想坚定、行动果敢、情感深沉、人格整一。

这种人格型的人物,在历史上常常是以烈士、改革者、诗人、孤勇者的形象出现的。他们未必一辈子活得非常顺遂,但是却往往在历史上留下了自己浓墨重彩的存在印记。

荆轲是不惜一切代价,守护自己内心中信念的人。希望像荆轲这样的人物,能够为正在风雨中努力打拼的你,带来一丝坚持的勇气。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