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越热越“吃热”?当大暑遇上三伏天,这份沪上羊肉地图藏不住了
上海发布07-22 07:46:01

大暑至,夏正浓,今天(7月22日),我们迎来了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大暑。

大暑节气正值酷热的三伏天,老饕们却偏要“以热制热”,“伏羊一碗汤,不用开药方”,一碗热腾腾的羊肉下肚,汗出透了,湿气散了,浑身反倒轻快起来。

上海的羊肉地图是弄堂飘香的市井欢腾,更是舌尖颤动的味觉记忆。

大暑已至

节气特点

大暑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二个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大也。”

古人把大暑分为三候:一候腐草为萤。盛夏的夜晚,萤火虫卵化而出,飞舞在腐草败叶上,古人认为萤火虫是腐草变成的。二候土润溽暑。大暑时节,天气开始变得闷热,土壤高温潮湿。三候大雨时行。大暑伏天,时有大雨,雨水暑湿减弱,天气开始向立秋过渡。

大暑节气,防暑降温依然是重中之重,与此同时也要注意防范突如其来的强对流天气以及台风影响。

节气习俗

饮伏茶

三伏天因为高温炎热,人们易中暑,所以自古以来就有煮伏茶的习俗。伏茶则是以金银花、夏枯草、甘草等10余种中药熬制而成,有着清凉祛暑之效。

晒伏姜

“冬吃萝卜,夏吃姜”,大暑这一天许多地区都有晒伏姜的风俗,将生姜切成薄片或切成小块,与红糖搅拌放置容器中用纱布包好,置于阳光下晾晒。姜和糖在太阳下充分融合,具有祛湿保健的作用。

吃伏羊

“伏羊”,即入伏以后的羊肉。古人认为,在伏天吃羊肉对身体的作用是以热制热,排汗排毒,将冬春之毒和湿气驱除出体外。因此,民间有“伏天一碗羊肉汤,不用医生开药方”“吃伏羊享健康”之说。

市级非遗:奉贤·庄行羊肉

压重焖煮锁本味,当季蜜梨来搭配

作为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三伏天吃羊肉喝烧酒是庄行地区千百年来形成的传统饮食文化,素有“千年伏羊看庄行”的美誉。

图片

庄行羊肉的烹制方法有多种,其中最地道的吃法是白煮。庄行本地养殖场精心饲养的山羊处理后直接运送到厨房,整只羊先浸泡在特制的大水池中去血水,一两个小时后就可以捞起来,改刀放进大锅中烧煮。烧煮过程不加任何佐料,连料酒都不放,羊身上还要盖上定制的不锈钢网架和装着大理石的不锈钢盒压重,确保焖煮过程中,羊肉一直浸泡在汤水中,锁住最本真的鲜美。

食客们深谙搭配之道:撕一块酥烂羊肉,抿一口醇厚烧酒,再咬一瓣当季蜜梨。这一热一凉、一浓一淡的味觉交响,恰是夏日最地道的庄行风味。

市级非遗:普陀·真如羊肉

胶木铁锅熬老汤,一羊两吃酥香味图片

真如羊肉成名于清乾隆年间,至今已有两百多年历史,其精髓在于一口特制“胶木圈铁锅”和那锅精心熬制的“老汤”。真如羊肉的加工技艺,也于2007年入选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白切羊肉(又称“阿桂羊肉”),源于真如北石村人王阿桂的独特制作方法而得名。白切羊肉用料精选,活宰山羊,随杀随烧,连皮切成小方块,用加有胶木圈的大铁锅烹制,先出白水,再在陈年老汤中焖熟,呈粉红色,有色、香、鲜、酥的特点,羊肉煮熟后,去骨装盆,并将其冷冻起来,以存放较长时间,供应时当场切块现卖。

红烧羊肉则讲究“捆扎”工艺。连皮带骨切块,按规格用丝草紧扎入锅,在老汤中加入水、糖、黄酒、酱油、葱姜焖制。具有卤浓、肥甜、鲜糯,且酥而不烂,肥而不腻,香而不膻,香甜美味等特点,食时须热锅热吃。

区级非遗:崇明·白山羊

水土滋养品质佳,多法烹制滋味足

崇明白山羊,与白虾米、老白酒、白扁豆统称为“崇明四白”,而四白中尤以白山羊最为闻名。崇明岛凭借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为白山羊饲养提供了良好的温度、湿度、水源和饲料来源,因此也被命名为“长江三角洲白山羊”,并获批成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系全国重点保护和发展的家畜品种。

崇明羊肉传统烹饪技艺历史较悠久,讲究羊肉的质量、配料的选择、火候的掌握等几个关键步骤。红烧羊肉是最普遍的家常烧法,先把羊肉切块焯水,热油中加入姜蒜爆香,放入羊肉翻炒,随后加入老抽、生抽、冰糖等调料,加水焖煮至羊肉酥软,汤汁浓稠。

白切羊肉凸显食材本真,取鲜嫩部位薄切,仅以简单蘸料佐味,肉质紧实,清爽鲜嫩,毫无油腻。滋补羊汤则是以羊肉连骨熬煮,佐姜葱料酒去腥,直至汤色乳白,香气四溢。

区级非遗:松江·张泽羊肉

土灶木桶掌火候,烂糊羊肉藏功夫

松江“张泽羊肉”以一年生本地山羊为主料,沿袭传统做法,采用木桶、土灶等蒸炖工艺制作而成。烂糊羊肉、白切羊肉、羊杂汤配上特制酱油碟,一般为本地村民常吃的“老三样”组合。尤其是烂糊羊肉,深受食客欢迎。

烂糊羊肉要选用一年左右的山羊,并且选取山羊的排骨肉、腰腹肉,这是一头羊的精华部位,十分鲜嫩。此外,要让羊肉鲜香软嫩而没有膻味,通常需要煮两个半小时以上,使其精肥比例恰到好处,入口即化。

从传统技艺到现代美味,“张泽羊肉”也在传承中不断根据食客口味推陈出新。近年来,粽香扎羊肉、羊肉锅贴、烤全羊、羊脑蒸蛋等菜肴在当地陆续推出,广受欢迎,让这一传统美食技艺持续传承发扬。

区级非遗:金山·张桥羊肉

“千人大锅”承古今,秘方烹制全羊宴

金山张桥村“吃羊肉”的习俗最早可追溯到明嘉靖年间,相传抗倭将领胡宗宪和戚继光退敌前曾和当地百姓摆下军民大宴,并支起大锅十口烹饪羊肉,号称“千人锅”,以张桥羊肉犒劳军士,一时间香满金山卫,军民欢腾。在今年建成的张桥非遗展示馆中,有一口大铁锅,就是当年的“千人锅”。

张桥羊肉在烹饪过程中,继承前人烹调经验,不断创新烹调技能,烧制的羊肉色香味形样样俱全,既有江南风味,又迎合现代人们的口味和消费要求。

尤其是远近闻名的“全羊宴”,以羊头、羊肚、羊蹄、羊肝等核心部位为食材,构建出“一羊多菜”的完整宴食体系,被食客津津乐道,具有浓厚的本土文化气息。

三伏天吃羊肉,有人为那一口酥烂,有人贪那一勺浓汤,有人就爱这大汗淋漓的痛快。这一口热乎,吃得是舒坦,品的是传承,念的是上海地道的夏日滋味。

选稿:费一妍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