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
上海“最香”的公园明起闭园修缮,老友们冒着高温来“道别”
东方网07-15 14:45:33

东方网记者柏可林7月15日报道:7月15日,上海高温黄色预警如约而至。徐汇区桂林公园在绿荫环抱中,却显得格外清凉,市民挥着扇子喝着茶坐在树下纳凉,还有一些老年游客专程前来“道别”。从7月16日起,这座老牌公园将闭园修缮,预计一年后重新接待游客。

桂林公园位于上海市徐汇区漕宝路桂林路西南角,占地面积3.5公顷,始建于1931年,是民国时代上海私家园林的代表作。桂林公园原为黄金荣私人别墅,又名“黄家花园”。1937年“八一三”事变后,上海沦陷,园内关帝庙、静观庐等建筑被日军毁环,大批花米遭损。抗战胜利后,黄金荣曾作修葺,但在解放前夕又遭国民党军队的严重破坏。1957年,由上海市园林处管理,并得到了全面修复,1958年8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因园内遍植桂花树,故被易名为“桂林公园”。

桂林公园是上海市区赏桂的最佳胜地,是大家心目中“最香的公园”。园内植有1000多株桂花,拥有金桂品种群、银桂品种群、丹桂品种群、四季桂品种群等共23个品种。每到深秋,碧绿的枝叶映衬着点点金色的花瓣,行走其间,隐幽的芳香,清冷之中带着一丝细甜,就连衣衫也沾染上了桂花的香气。

然而,这座陪伴上海市民走过近百年时光的江南园林被岁月侵蚀,亟需修缮。2022年,为消除游客游园安全隐患,管理部门对台风汛期造成的损毁严重的假山石和部分亭廊进行了修缮。其余古建筑也都相继出现了屋顶破损、墙皮剥落等老化现象,增加了游园安全隐患。区绿化管理部门经反复研究论证,确定了修缮提升方案。

从明天起,修缮工程将启动。此次修缮既要解决遗留下来的老问题,又要保留住公园的“老味道”,管理部门下了一番大功夫。修缮工程主要包括——

古建筑焕新:般若舫、四教厅、飞香厅、观音阁、鸳鸯楼等12栋核心历史保护建筑进行修复性修缮,让承载记忆的老建筑重焕光彩。

基础设施升级:老化管线全面更新,彻底解决路面积水和内涝,电力系统整体升级,游园更安心。

水质提升:改良水质、打通水系堵塞,增强水体自净能力,让水体恢复清澈活力。

绿化景观提升:保护古树的同时,利用林下空间营造林荫掩映的中式花园。还会增加全龄友好的游憩空间,不管老人小孩都能玩得开心。

公园里一位正在赏荷花的老伯告诉记者,自从搬到这里来,每天都会到桂林公园散步:“明天起老朋友们会换到对面的康健园继续锻炼身体,有点不舍得和不习惯。希望桂林公园早日重新开放,阿拉再一道赏桂花逛园子。”

作者:柏可林
选稿:周玮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