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聊斋:兰若寺》能复制追光神话吗?
上观新闻07-14 06:18:00

7月12日,备受瞩目的动画电影《聊斋:兰若寺》登上大银幕,在人与妖、爱与恨、真与幻的交织中,展现志怪故事的独特魅力。该片由《长安三万里》原班人马倾力打造,是追光动画 “新文化”系列的第二部作品。

《聊斋:兰若寺》上映两日斩获票房4000万元明显不及预期,豆瓣评分6.7低于《长安三万里》的8.3分。观众对其褒贬不一,嵌套结构和精良制作得到了普遍认可,但不过瘾的“拼盘”、不够出彩的故事却被不少网友诟病。当下,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改编成为动画影视的创作热点之一。传统IP的传承与创新,如何做到既不守旧亦不“魔改”,值得创作者深度思考。

呈现瑰丽斑斓的奇幻世界

《聊斋志异》是中国古代短篇小说的集大成者,490余个故事构建了包罗万象的奇幻世界。《聊斋:兰若寺》从中选出《崂山道士》《莲花公主》《聂小倩》《画皮》《鲁公女》等经典篇章,经由新编的青年夜访兰若寺的《井下故事》巧妙连接,呈现瑰丽斑斓的“聊斋世界”。

见贪心、见真心,见乱世情、见夫妻情、见生死情——借千年古刹兰若寺的一树一井为时空纽带,六个故事层层铺展。从《崂山道士》《莲花公主》的幽默童趣,到《聂小倩》《画皮》《鲁公女》的深情厚谊与人性思辨,在情感上形成了由轻到重逐级推高的态势。蒲松龄笔下志怪故事的精髓次第展开——既存在孩童般的天真奇趣,又不乏成年人世界的复杂况味。这些故事虽未如现代叙事般铺陈繁复情节,却带着原作特有的朴素简劲,寥寥数笔勾勒出世事人情,于短小篇幅中藏着 “写鬼写妖” 的深刻哲思,精准呼应《聊斋》中“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的内核,使观众在光影流转间触摸到跨越时空的文学质感。

多元的美术风格、精美的视觉表达让《聊斋:兰若寺》在银幕上熠熠生辉。《崂山道士》大胆突破常规,采用毛毡风格,通过道士的衣袍褶皱、庭院的草木枝叶等细节,呈现立体的奇幻世界。毛毡质感独特的强黏滞性,让月下饮酒、穿墙术等故事情节在画面上多了几分质朴童趣。据制作方介绍,这一篇章时长约15分钟,但毛发渲染量达到长片级别,单个场景的毛发数量可达千万,篇章单帧渲染最长耗时55小时。为了构建这个“前所未见”的毛毡世界,追光动画创新开发了一套专属流程。

《画皮》则呈现出意蕴悠远的古风:“画皮妖”衣袂飘动恰如水墨晕染,面部轮廓以淡彩勾勒,眉眼间既有鬼魅的清冷,又藏着人性的复杂;“陈氏”的形象有如细腻的工笔仕女画,发髻与服饰的线条简洁流畅,透出中式美学的含蓄。主创从宋画中寻找灵感,借鉴散点透视手法,压缩透视效果,达到平面绘画的装饰美感。在故事场景中,山水、书斋、闹市都充满古韵,为惊悚的“画皮”情节添了一层耐人寻味的东方哲思。

为古老故事注入新鲜力量

将《聊斋志异》拍成动画短片的合集,这种创新非常契合原著气质,但选择哪些故事、如何再创作,更考验创作者的眼光和胆识。在原著基础上,《聊斋:兰若寺》进行了大胆且富有创意的改编,力求为古老故事注入新鲜力量。《莲花公主》的篇章将故事改写为两个小朋友之间纯真的友谊,满溢着童真童趣;《聂小倩》则将背景设定在动荡时代,使情感更具张力;《画皮》从原配陈氏的视角重构故事,以多重含义的台词对婚姻关系进行探讨,让故事具有现实意义。

作为一部“拼盘”动画,《聊斋:兰若寺》亦有让人感到意犹未尽之处。在长达152分钟的时长里,靠前的几个单元故事带着淡淡童真平淡铺展,一时间难以抓住当下观众的眼球。《崂山道士》照着原著亦步亦趋,几乎就是把语文教材的原文搬上银幕;《聂小倩》虽将时代背景改到了民国时期,但并未对故事情节进行有针对性的改编……多数篇章好似“安全牌”,不敢突破经典版本的框架。直到蒲松龄亲自讲述《鲁公女》,才将情感浓度拉到了顶峰。或许回到蒲松龄的时代,他笔下的志怪故事未必要带着急于求成的心态看待,那份朴素探索中藏着的讽喻与韵味,恰需要沉下心来体会。片尾曲来自二手玫瑰的改编版《命运》,带着烟火气的唱腔与民间流传的故事互相撞击融合,让这份慢悠悠的东方韵味有了恰到好处的收束。

近年来,《长安三万里》《哪吒》等优秀作品不断涌现,引领国产动画电影奔向创作的高峰。在传统IP创新的道路上,如何让想象力更恣意地飞驰,如何用新技术注入更鲜活的灵魂,《聊斋:兰若寺》或许可以迈出更加勇敢且自信的一步。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