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13小时转场11次,出海微短剧从这里出发
上观新闻07-14 05:55:00

一幢古朴而典雅的西式住宅,周围高大的树木挺拔而立,阳光透过稀疏的叶缝,洒下斑驳陆离的光影,下一秒公爵夫人就将拾阶而下⋯⋯但这一拍摄场景并非国外,而是位于上海文化影视科技产业集聚区内的上海烧糖文化VP虚拟拍摄影棚,通过LED弧形屏幕实现了“咫尺天涯”的效果。“此前一个剧组曾经实现了在13个小时内转场11次的拍摄任务,这在传统拍摄模式下是不可想象的。”上海烧糖文化董事长赵衍楠表示。

据移动应用数据分析服务商Appfigures提供的最新数据,2025年6月中国的出海微短剧应用在北美市场收入超过了9000万美元;而出海微短剧应用下载增长最快的市场是印尼,环比增长率为20.46%,总下载量达到1201.4万次。可见,出海微短剧市场正在蓬勃发展,在全世界范围内复刻着国内微短剧市场的爆发式增长态势。与此同时,这也对出海微短剧的内容制作提出了高质、高效的要求。

VP虚拟拍摄助力,13个小时内实现11次转场

为国外观众量身定制的出海微短剧,由于成本、制作条件等种种限制,反而在国内拍摄制作更为高效、便捷,已经形成了海外演员+国内制作的成熟模式。深耕出海微短剧领域的上海辰霜影视总经理翟茜表示,国外的观众口味和国内观众相似,比如也喜欢看霸道总裁这类题材。刚刚完成拍摄的出海微短剧《终于找到你》《公爵夫人》,均由国外演员飞来上海参加拍摄,西方风格的室内布景容易解决,但剧组要在国外的街景、公共场所进行实地拍摄,时间和资金的成本都难以承受,如今“美国街头场景,都可以通过VP虚拟拍摄的方式轻松解决。”

在微短剧精品化的大趋势下,对视觉效果有追求的剧组越来越多地采用VP虚拟制片技术。特别是在出海微短剧领域,国外观众尤其喜欢吸血鬼、狼人等题材,有很多剧情在月光下广袤幽深的森林里展开,也有对日落日出、雨水大雪等自然现象的细腻捕捉。“越是奇幻题材的作品,VP虚拟制片的成本优势尤为明显。”翟茜介绍说。即便在室内拍摄,VP虚拟制片也能通过改写程序快速更新背景环境,如墙面、楼梯、办公室等,大大提高了拍摄效率和多样性。记者看到在烧糖文化技术概念短片中,女主角近乎无实物表演——只有她能触碰到的一张桌子是真实的,而她身后的沙发、书架乃至于房间呈现出电影画质级别的空间折叠效果;当女主角来到海边的时候,只有她脚下踩着的沙子是真实的,而远方的大海、霞云甚至空中漂浮着的鲸都毫无“违和感”。此外,在城市道路的镜头拍摄中,安全隐患、交通影响、路人干扰及噪音问题一直是困扰剧组的难题,而VP虚拟制片可以完美解决这些麻烦。演员坐在车内原地不动,通过周边LED屏幕里道路和建筑的飞速后退营造出车辆正在前行的“假象”,观众从镜头里几乎挑不出破绽。

烧糖文化的VP虚拟制片影棚总面积约1500平方米,除了LED弧形主屏之外,还有升降天幕、移动屏及旋转舞台等。并且对设备进行了微防水设计,可以拍摄雨水天气场景,使得影棚能够承接多类型拍摄任务。相比传统拍摄方式,VP虚拟制片减少了剧组差旅需求,有效降低了环境、时间等一系列制片风险。“通常转场一次,行程以及灯光部设就要一小时左右,但在VP虚拟制片条件下可以实现迅速高效的转场,大大降低了总成本。”赵衍楠说。

依托国际化大都市,构建扬帆出海的长期竞争力

“相比于技术水平而言,我觉得海派文化才是上海成为出海微短剧制作中心的独特优势。”在赵衍楠看来,上海汇聚了众多优秀的影视制作人才和“外国人友好”的文化氛围。这里的影视产业园区设施完善,政策扶持力度大,为微短剧创作提供了良好的土壤。同时,上海的国际视野和开放包容的文化氛围,使得微短剧在题材选择、风格呈现上更加多元化,能够满足国外观众的多元审美需求。此外,上海还拥有完善的交通网络和便捷的物流体系,为微短剧的拍摄和制作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烧糖文化与北美的演员工会有长期合作,目前可以调动的国外演员阵容多达200人以上。”与国内微短剧制作中有大量的网红、主播、素人跨界而来的状况不同,出海微短剧的演员阵容相对更为职业化和专业化,在演技上有更多保证。赵衍楠介绍,演员的成本往往占出海微短剧总成本的三、四成,远远超过了VP虚拟制片的成本花费。相对于薪资报酬而言,上海有大量外国人长期生活,这为远道而来的外国演员提供了亲切友好的“老乡见老乡”社交环境:“前几天刚和一位合作过的外国演员聊天,他从内地城市搬回上海长住了,因为这边的朋友多。”得益于上海这座国际化大都市的底蕴,成熟良好的生活和教育环境让不少外国演员产生了长期定居的想法,这些都为出海微短剧的长期发展提供了优良的土壤。“出海微短剧的规模优势十分重要,是产业长期竞争力的关键。”赵衍楠表示,希望在政策扶持方面着力于向打造上海在出海微短剧的规模优势方向倾斜。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