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嘹亮国歌声回荡英雄之城,2025上海夏季音乐节在“向和平”的旋律中收官
上观新闻07-13 22:39:00

起来!起来!起来!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7月13日晚,上海交响乐团在音乐总监余隆执棒下,携手回声节日合唱团在上海城市草坪音乐广场奏响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特别音乐会。尾声时,伴着《义勇军进行曲》慷慨激昂的旋律,全场观众起立高唱国歌,嘹亮的歌声回荡在申城夏夜。2025上海夏季音乐节也在“向和平”的旋律中圆满收官。

英雄城市奏响英雄赞歌

“上海是一座英雄的城市,我们以一场音乐会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传承伟大的抗战精神,共赴和平美好未来。”余隆说。

音乐会现场图(王凯 摄)下同

今晚的音乐会围绕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历史脉络,由作曲家邹野汇编世界经典反战旋律而成。开篇是肖斯塔科维奇《第七交响曲》第一乐章选段。这部作品不仅象征苏联人民在战火围困中的坚韧不屈,更代表音乐对抗法西斯的全球力量。它也成为二战中最广为流传的交响作品之一,极大地鼓舞了世界各国人民的战斗士气,从此反法西斯战争进入到了决战胜利的阶段。

紧随其后,一连串观众耳熟能详的经典歌曲和电影配乐被逐一奏响。《歌唱第聂伯河》作为苏联二战时期的代表歌曲之一,广泛流传于战时与战后的东欧。选自电影《拯救大兵瑞恩》的《阵亡者的挽歌》、选自电影《桥》的《啊,朋友再见》勾起人们温暖回忆。当经典电影《音乐之声》中《雪绒花—翻越每座山丘》的旋律响起,观众席里有人跟着轻声哼唱。

间奏曲根据冼星海《黄河大合唱》主题改编,奔腾的音符令人心潮澎湃。《中国一定强》《长城谣》《毕业歌》《救国军歌》《延安颂》等都是上世纪30年代中国音乐家们爱国热情的真实写照,也是艰难岁月里中国人民救亡图存的心间呐喊。

全场观众起立高唱国歌

音乐会最后,现场响起《义勇军进行曲》,这部由聂耳创作,诞生于抗战初期的音乐作品从抗战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曲到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见证民族历史,象征民族精神,更代表着中国人民对和平的坚定渴望。音乐响起时,全场千余名观众起立,齐声高唱国歌,嘹亮歌声响彻天际,很多观众的眼眶都湿润了。

国歌响起时,10岁的笑民从座位上弹起来,他说:“唱国歌要起立。”虽然学校升旗仪式日日唱国歌,但在草坪上和千余人一同唱国歌,让他感受很不一样。笑民妈妈说:“今年我们看了两场MISA在城市草坪音乐广场的演出,闭幕式的票很难抢,但曲目很适合孩子,我希望他能通过这场音乐会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现在的孩子都生活很幸福,他们不应该忘记历史。”

70岁的市民沈一鸣是MISA的常客,年年来城市草坪音乐广场看演出。《黄河大合唱》《长城谣》《延安颂》等激昂的旋律澎湃着他的心。他说:“听着这些歌让我想到了我的父亲。我父亲沈喜福曾是一名老新四军战士,他是贺绿汀的战友。1937年,日本侵略军炸毁了他所居住的上海澳门路沈七家村,当时村里仅有几人生还,其中就有我的父亲和姑姑。后来我姑姑被送去徐家汇的孤儿院,我父亲在流浪时遇到了地下党,16岁就去沙家浜参加抗战了。”回想父辈的斗争历史,想到如今和平安稳的生活,沈一鸣感慨:“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今天, MISA“全城交响”在上海抗战的红色地标——淞沪抗战纪念馆和四行仓库奏响,为这段值得铭记的历史献上特别的纪念。上海交响乐团团长周平说:“抗战胜利80年后,我们通过音乐连接时空,回望历史,放眼未来,祈愿和平薪火代代相传。”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