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健康】冬病夏治适合哪些人群?有哪些注意事项?一起了解→
上海普陀07-11 11:29:09

上海市健促中心介绍,利用好夏天这个阳气最旺的季节,可以好好“温热散寒扶正气”。很多人以为冬病夏治的疗法只是“三伏贴”,其实其疗法非常丰富,有穴位贴敷、针刺、艾灸等等。那么,冬病夏治适合哪些人群?有哪些注意事项?一起来了解下吧!

丰富多样的疗法

穴位贴敷

穴位贴敷疗法会根据患者不同病情选不同的配方,将药物打磨细粉调和成糊状药饼,选择适量药饼用胶布固定于特定穴位上。“三伏贴”即是一种穴位敷贴。

针刺

一般冬病夏治会选“温针灸”,即在针柄上插上艾绒点燃,通过针灸针把热量传输到穴位内,以穴位热敏效应和传导通路来调节人体免疫功能。

艾灸

将点燃的艾条放置体表的腧穴,可以隔姜灸、隔盐灸、隔附子饼灸等。借灸火的热力通过经络传导,达到温通经脉、调和气血、协调阴阳、扶正祛邪之目的。

刮痧、拔火罐、走罐

这些方法都能刺激经络穴位,使局部皮肤发红充血、出现青紫色出血点,也就是俗话说的“痧”。通过改善局部微循环,可疏通经络、舒筋理气、祛风散寒,使人体的神经、循环、免疫、排泄等系统兴奋起来,加快新陈代谢。

穴位注射

选择注射用药物注入特定的穴位,如足三里穴注射,一般起益气作用;肺俞穴注射,一般可治疗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等。

中药汤剂

“冬病”由内而生,对于轻微疾病,可仅选择外治方法,对于症状明显、迁延日久的患者来说,需内外兼治,加用汤剂内服治疗。

夏季膏方

许多患者可能没听说过“夏季膏方”,或认为自己没吃过。其实,用于治疗咳嗽的“蛇胆川贝枇杷膏”、润肺的“雪梨膏”、安神助眠的“酸枣仁膏”、清热解暑的“龟苓膏”等,都属于“夏季膏方”范畴。虚寒性疾病患者,在夏季利用膏方调治,扶助阳气的效用更为显著。

适合哪些人群

1.平时畏寒怕冷、四肢不温、频繁受寒感冒的虚寒性体质人群。

2.慢性支气管炎、过敏性或慢性鼻咽炎、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

3.虚寒性胃痛、腹痛、腹泻等,如慢性肠炎腹泻、功能性腹泻、胃肠道功能紊乱等慢性消化系统疾病患者。

4.属于中医寒性的痹证、腰腿痛范畴,如关节炎、颈肩综合征、腰椎病等,遇寒加重,夏季不耐空调、风扇等运动系统疾病的患者。

5.痛经、经期前后腹痛、腹泻等,受寒即症状加重,温暖即减轻的女性。

冬病夏治的疗法往往会组合使用,例如白领人群,日常工作应酬多、压力大,这些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群,到了年底最忙时容易出现手脚怕冷、乏力、气短、睡眠差等。在夏季,通过温阳散寒的拔罐、艾灸、穴位敷贴,再配合中药内服,可益气温阳,对身心调治的效果更好。

治疗注意事项不用局限于“三伏天”

其实只要温度超过30℃就可以开始冬病夏治,不用局限于“三伏天”期间,主旨是抓住“天很热”这个环境条件,根据自己的工作生活安排治疗。

接受针刺、拔罐的患者

接受针刺、拔罐的患者,在接受治疗前不宜有饥饿感,也不能过饱和劳累、饮酒。

进行穴位敷贴的患者

进行穴位敷贴的患者,需清洗局部皮肤,避免过多出汗。

治疗期间,避免受寒;应禁食过于寒凉之物,如冰镇食品等。

注意观察治疗部位的皮肤有无过敏,当轻度瘙痒发红时,可暂停或缩短敷贴时间。

这些人群不适合冬病夏治

急性发热、皮肤过敏或有皮损或疮、疖、痈的人群,咽痛、黄痰、舌苔黄腻者,孕期女性,以及存在严重心肺功能受损、血压波动、活动性出血等人群。

作者:王雨思
选稿:庞可意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