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安全防护不规范,“野生”水道无人管,申城“桨板热”背后暗藏隐患
解放日报07-11 07:31:56

夏日酷热难耐,不少市民将目光投向了“水”,各类水上运动成为市民们的夏日休闲首选项。在社交媒体平台,“桨板”逐渐成为一种夏日户外运动新时尚,一块充气板一柄桨,清晨傍晚直接在公共水域“开划”,“清凉”“新手友好”等关键词吸引了一大批水上运动“小白”加入其中。

记者发现,比起公园等有专业租赁点和人员看管的游玩场所,一些“野生”水域更受桨板爱好者的青睐,如新江湾城公园周边河道水域、松江区广富林公园附近水域等,不少人自带桨板前往,在社交媒体上也有不少“上海桨板免费下水点”相关分享。

一项具有一定专业性的运动成为市民夏日“新宠”,其背后是否有安全隐患?记者前往实地调查。

周末不少人在新江湾城公园玩桨板。

红火的“野生”桨板租赁指导和规范都欠缺

目前,上海开展桨板运动的水域主要有两种,一种以公园水域为主,通常设有官方租赁点,如新江湾城公园和长风公园都有桨板和皮划艇租赁点,只能选择租赁公园官方桨板,不能自带桨板下水;另一种则是“野生”河道,通常由桨板爱好者探索后作为固定线路在社交媒体整理分享,可以自带桨板,自由划行。后者自由度更高,因而得到更多参与者的青睐。

以新江湾城公园为例,公园内有一家名为“指向轻艇会”的俱乐部,负责官方租赁,在码头张贴有“请勿私自下水,违者后果自负”的警示牌以及应对落水、中暑、极端天气的应急预案,公园水域附近也有工作人员持续巡逻。

公园内码头设有“请勿私自下水”警示牌。

记者咨询了指向轻艇会的工作人员。“你有桨板基础吗?”当记者表示并未尝试过时,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不能从这里直接租板,只能报名相应的课程,由教练带领学习动作,在公园内水域划行。有相应基础或经过学习后,可以租板划行。

周末的新江湾城公园热闹非凡,站在码头往水域眺望,两侧水面上同一时间约有二十几块桨板,板上人的划行姿势各异,有人救生装备穿戴齐全,也有人一杆划桨赤膊上阵,这让人心生疑惑:这项运动没有防护规范吗?

事实并非如此。原来,附近还有两三家“野生”桨板租赁店铺,生意极为红火,周末的桨板租赁甚至需要提前两天才能约上。这些店铺相较公园内的官方机构价格便宜,同时不需要任何安全方面的审核。

记者随机找到了三家中的一家桨板租赁店,租赁全程没有签订任何协议和缴纳押金,微信付款后就拿到了桨板。教练协助记者穿好救生衣,将安全绳两头系在桨板和救生衣上,并叮嘱记者:“千万不能脱下救生衣”。当记者询问是否能站立时,教练表示“如果没有指导,自己尝试站立有很大概率落水”,并推荐新手小白以坐姿划完全程。随后将桨板放入水中,示意记者可以开始划行。两者相较之下,市民更青睐这类非官方租赁的原因可见一斑。但倘若发生意外,可以想象后续的维权并非易事。

记者从店铺后面的一处“野生”下水点入水。尝试后发现,作为初学者,所有的动作技巧,比如控制前进后退方向、桨的入水角度和发力方式等,都需要自己在划行过程中慢慢摸索。换句话说,这项运动本身具有一定门槛,如果没有通过课程系统学习桨板技巧,租赁桨板并不能得到详细指导。在附近观察一阵就能发现,无法控制方向撞上岸边草丛、切换姿势不慎落水、多条桨板相撞等,在这片水域都时常发生。

两桨板相撞。

在网友的分享帖中,不乏不穿救生衣、不系安全绳站在桨板上的照片,实测发现,要拍出这种看似“美观”的照片隐患重重。记者在体验桨板过程中尝试从盘腿坐的姿势切换到跪姿,随着身体重心的增高,桨板的晃动幅度也会相应加大,“小白”在重心不稳的情况下贸然站立,极有可能落水。一位桨板运动爱好者就告诉记者:“入门桨板,落水是第一课”,但如果不规范穿戴救生设备,这项运动本身的危险性无疑会增加。

在悠方购物中心东侧水域,记者便目睹了一场落水“事故”。两名儿童同时坐在一块桨板上嬉戏打闹,“扑通一声”,桨板前面坐着的儿童落入水中,然而两人毫不在意,一个在板上一个在水中继续打闹。在这片水域,拖家带口、携宠出游的市民不在少数,仅记者停留的1个小时就有不下5个人落水,落水后上板并非易事,流动的河水、湿滑的充气板,在记者的视线范围内,有人尝试了七八次都没有成功上板。

这引出了另一个问题:落水了,怎么办?根据租赁处教练的描述,依靠身上的安全绳,落水后和桨板也不会分离,能够通过臂力攀上桨板回到水上。然而记者目睹岸边有市民带着狗坐上桨板悠然滑走,根本没有进行“系安全绳”的步骤。运动风险就在这些防护疏漏处陡然增大。

有市民在划行中落水。

已成最热门“野生”线路,但隐患重重

新江湾城公园附近的环线无疑是上海最热门的一条桨板线路,位置在市区、环线方便停靠、河水流速慢等优点吸引了不少初学者。

这条环线途经悠方购物中心东侧、安徒生童话乐园、观鸟岛基地、新江湾城公园,全程约4.5km,其中悠方购物中心东侧是桨板爱好者们推荐较多的下水点,周末下午5时左右,岸边就有不少市民开始为桨板充气。从这里下水,需要从殷行路上的经二河桥两侧沿着被踩秃的小土坡走下去,由于岸边都是草丛和土地,很多人选择在岸上的水泥地充气并穿好装备,随后抱着桨板沿着土坡慢慢走向岸边。在环线上,除了新江湾城公园码头之外的下水点几乎都是“野生”,划行过程中能看到不少从高处路面到河岸被踩出的小路以及被破坏的铁栅栏。

拦截下水的铁丝网有损坏。

在全程4.5km的划行中,记者注意到几乎每隔一段距离就能看到“水深危险,请勿靠近”的警示牌。但在公园水域,这一指示牌变成了“水深危险,注意安全”,用语的区别或许有所提示,在新江湾城公园内水域,在有教练教学及工作人员巡逻的情况下,市民游客可以下水游玩,而在其余“野生”水域,管理部门并不建议下水,但记者前后四次前往附近,并未发现有巡查人员。

公园内岸边的警示牌。

河岸边有提示水深的警示牌。

实际上,河道内“热闹”极了,周末的时候桨板“堵车”,同时还有野泳的大爷和坐在岸边垂钓的人,稍不留神就会“撞车”。

“喂喂喂”,划到观鸟岛附近,有一位垂钓者大喊让记者避开吊钩和鱼线,但因为记者行动作并不熟练,桨板还是直直朝着垂钓的鱼线冲去,垂钓者只能迅速拉起钓竿错开桨板。记者刚从鱼线“脱险”,前方就出现一个游泳的大爷,大爷看到桨板迅速往旁边避让,同时在桨板通过时沉入水中憋气,而记者担心桨会误伤游泳者,只能高举划桨任由桨板漂流,通过之后便撞进了岸边水草丛,可谓是“板在囧途”。

划完环线全程接近两小时,过程中需要穿过大大小小数个桥洞,有的桥洞高度较矮,跪姿划行通过时顶部与头顶没有多少距离,划桨也难以施展开,有的桥洞两侧的小洞是“死路”,划到尽头是生锈的铁丝网,只能尝试调头折返。而环线途中有不少河道交叉口,不熟悉路线也会容易迷路。在记者租赁桨板时,老板叮嘱“到每个岔路口都右转”,据称,当日前一位租赁桨板的顾客就划错了路。

桥洞两侧的“死路”。

而在天气炎热的情况下,通常下午5时30分之后才适合“开划”,路程后半段已经完全天黑,除了新江湾城公园管辖水域外,其余水路缺乏照明设施,辨别方向和识别障碍物都较为困难,肉眼根本看不清前方航道的具体情况,只能“盲划”。

晚上七点半的水路状况。

此外,在社交媒体上可以检索到,2024年4月,指向轻艇会曾在公园水域与自然河道连通处设置了浮筒拦截河道,张贴告示表示出于安全考虑,不允许非官方充气桨板进入公园水域,然而不久就迫于压力拆除。这就使得这条桨板划行线路成为没有内外之分的自由线路,给“小白”下水“打卡式”参与浆板活动提供了便利。

2024年4月指向轻艇会曾设浮筒限制外来桨板

水上运动逐渐普及本是好事,它不仅强身健体,也为夏日生活增添了欢乐。但桨板这类本身有门槛且有一定危险性的项目,参与者一定要将“安全”放在心上,做好安全防护措施。“打卡”可以是体验运动项目的原因,但切勿将“出片”置于“安全”之上。同时,即使是在“野生”水域,相关管理部门也应有所监督和巡查,及时劝阻水上不安全行为,为市民参与夏日水上运动筑起安全防线。

作者:师梦娇
选稿:曾炟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