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纳凉点实地探访!炎炎夏日,街头巷尾好多“避暑胜地”!
上海杨浦07-09 10:14:27

盛夏的上海,烈日炙烤、热浪滚滚。杨浦一批“家门口”的纳凉点,覆盖各个街道社区,为市民和户外工作者提供避暑降温的场所,彰显基层治理中可触可感的民生温度。

记者实地探访几处纳凉点

一起来看看吧!

江浦路街道

多样化服务撑起“人文凉荫”

今年夏天,江浦路街道精心开放了30处社区纳凉点,提供多样化的清凉服务。

图片

为了让外卖骑手、快递小哥、环卫工人等户外工作者感受清凉,从7月1日开始,江浦路街道宝地党群服务站免费为户外工作者提供冰淇淋和冰镇矿泉水。上午9点半左右,陆续有骑手和环卫工人路过此处时停下领取冷饮,享受片刻的清凉。“这冰水来得太及时了,不只是解渴,心里都跟着凉快了!”一名骑手说道。

居民纳凉,也有“花样”!辽源党群服务中心将“露天电影”搬到了空调房中,为居民们提供了一个既能消暑、又能增进邻里感情的场所。街坊邻里携伴而来,吹吹空调、看看电影,共享惬意时光。

图片

在辽源西路社区睦邻中心,一场“膝盖健康”义诊专场为前来纳凉的居民带去贴心服务,尤其针对中老年人,提供专业的关节健康评估与防护指导。

图片

四平路街道

便民服务与文化休闲的“夏日驿站”

抚顺路360号的街道党群服务中心,是周边居民避暑纳凉的首选地。不仅是纳凉点,这里还成为了集便民服务、文化休闲、健康关怀于一体的“夏日驿站”。

图片

“以前送单间隙,我们只能在树荫下或者路边台阶上休息。在这个纳凉点,我们不仅能吹空调,还能给手机充电,别提多方便了!”一位外卖骑手说,这里已经成为夏天工作途中不可或缺的歇脚处。一旁,几位环卫工人正围坐在一起,吃着纳凉点提供的免费冰棍。他们告诉记者,中午最热的时候往往是大家最疲惫的时候。“这个纳凉点就像我们路上的‘家’,进来避暑、喝水,还能休息歇脚。”

图片

记者注意到,该纳凉点除了空调、风扇等基础的纳凉设施外,还贴心配备了微波炉、各类书籍、应急药箱等便民设施。藿香正气水、花露水等清凉药品一应俱全,以备不时之需。

四平路街道党群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纳凉点的开放时间是8:30至17:15。目前每天至少有十余位新就业群体和居民会在这里短暂休憩。此外,党群服务中心还安排了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值班,确保纳凉点服务“不断档”、安全“无死角”。

长海路街道

书香与清凉交织的避暑胜地

从户外职工爱心接力站、党群服务中心、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到各居委活动室、居民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长海路街道辖区内56个社区公共空间成为了居民们的“避暑胜地”。

走进长海路街道图书馆,感受书香与清凉交织的夏日时光。馆内空调开放,入口处的服务台上整齐摆放着藿香正气水、清凉油、花露水等防暑用品,供居民免费取用。一旁还备有凉白开水,方便大家解渴。

图片

图书馆共三层,从一楼的青少年借阅区到三楼的上海风情专栏等区域,坐满了前来借阅、自习、避暑的居民。“天气太热了,在这里既能看书,又能避暑,孩子也能专心写作业。”竺先生带着女儿来图书馆,他说,自从放暑假后父女俩几乎每天来,“这样宁静的书香环境,有助于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

图片

图书馆工作人员介绍,入夏以来,馆内客流明显增加,不少居民结伴而来,有的看书,有的自习,还有老年人每日来此阅读报刊。“我们持续开放到晚间21:00才闭馆,同时确保开空调保持恒温,还增加了防暑物资,希望能给居民提供一个舒适的避暑空间。”

五角场街道

打造“15分钟社区生活圈”的清凉标杆

三伏天的上海,开启“烧烤模式”。而位于伟康路129号的创智坊居民区党群服务站,为居民们搭建出了一片“清凉绿洲”。一楼的睦邻茶室作为纳凉点每天向居民们免费开放。空调送出徐徐凉风,给大家提供一个邻里共话的空间。

图片

在这里,居民们可以享受免费茶水、冷饮、微波炉、无线上网、手机充电和空调纳凉等便民服务。“累了来歇脚、渴了来喝水、没电来充电、饭凉了来加热。”围桌上,驱蚊花露水、藿香正气水、风油精、降温冰贴等避暑药品一应俱全,随时可供取用。

工作人员还在桌上摆放了一些报刊读物,以供居民们翻阅。此外,服务站还设立了“家中心”亲子公益屋,为带着孩子来的家庭提供一个适合亲子阅读、玩耍的空间。“我们不仅要送出物理的清凉,更要传递社区温度。”创智坊睦邻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

图片

创智坊睦邻中心(党群服务站)运营时间为周一至周日08:30-11:30、13:30-16:30、18:30-20:30(周日晚上不开放)。作为杨浦区“15分钟社区生活圈”的标杆,居民步行至多15分钟,即可在党群服务站享受到从便民服务到文化体验的全方位关怀。

各具特色纳凉点,传递城市对劳动者真诚的敬意,以及对居民无微不至的牵挂,撑起了一片充满人情味的“绿荫”。

下一步,杨浦区将继续深化“15分钟社区生活圈”建设,进一步优化纳凉点布局和服务功能,拓展更多贴近居民需求的避暑场所。同时,结合党建引领与社区自治,鼓励更多社会力量参与纳凉服务,推动资源共享与服务升级,为市民和户外工作者提供更贴心、更便捷的避暑体验,让这份“人文凉荫”在更多角落绽放,持续提升居民的幸福感与归属感。

作者:窦雨琪 汤顺佳 成佳佳 陈涛 王寅冬
选稿:蒋昕婕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