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上海援藏|拉孜县如何打造“人民城市”的吉角村样本?
东方网07-09 10:07:28

编者按:

青稞垂穗时,雪域高原传来新的生长故事。

藏族同胞会用拇指沾糌粑在友人衣襟点上指印,以示最高褒奖,这就是“雅布”。三年来,第十批上海援藏干部以“雅布工作法”为精神主线,在对口五县深耕民生田:他们以“人民城市”理念重塑拉孜吉角村的肌理,用全球视野为江孜青稞叩开广阔市场,在边境亚东以同频脉动筑牢戍边人心,将“上海标准”镌刻进定日高原的基础设施建设,让科技种子在萨迦的砾石地里绽放产业之花。

近日,东方网记者循着援藏干部的足迹深入五县,见证的不只是项目的落地生根,更是一场关于“如何把真心留在高原”的生动实践——当“雅布”从指尖的温度升华为治理的哲学,上海智慧便不再是“外来客”,而是与雪域血脉共生的新基因。他们的实践,是对“援藏精神”的当代诠释,也是对“人民至上”理念的生动注脚。

上海援藏|拉孜县如何打造“人民城市”的吉角村样本?

西藏拉孜县吉角村入口的人人乡村振兴创新中心一层的商铺里,27岁的米玛仓决正忙碌地为咖啡店开业做最后准备。装修一新的店铺里,设备崭新锃亮,环境温馨整洁。“我是拉孜人,在拉萨学了做咖啡。这里靠近318国道,马上还要修停车设施,我预感生意肯定差不了!”她热切期待着7月10日的开业。

新吉角村位于县城杨浦路,这个村由上海援建。以前的吉角村是拉孜县海拔最高的村,海拔近4900米,年平均气温低于零摄氏度。村民们常年被困在群山之间,用水用电困难重重。吉角村党支部书记格桑加措回忆:“有些生活用品要走30多公里到县里去买,冬天水源结冰,得挖好多冰才能取到水。”

2022年,上海援藏干部带来了全村整体搬迁到县城的计划,让村民们看到了希望。“建设过程中,我们将‘人民城市’理念深入贯彻,充分尊重当地村民的意见。”上海市第十批援藏干部联络组拉孜小组组长、拉孜县委常务副书记、政府常务副县长宫爱如介绍,“在村民普遍反映不适应高层楼房居住的情况下,我们在合理成本控制和符合相关规定的前提下,最终修建2层联排藏式小楼。房屋设计样式,瓷砖、地板、卫浴等建材,都是村民自己选的。”

2023年11月,村民们告别了世代居住的高海拔故土,搬入距离拉孜县人民政府仅5分钟车程的新吉角村。

搬迁后,村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70岁的桑珠一家住进了新房子,上下两层,一共7个房间,楼上楼下都有厕所。2024年10月,还在上海援藏资金支持下,安装了太阳能取暖设备。“以前在牧区,妻子关节炎严重,眼睛也不好,买药得往返60公里。现在方便多了,去年还去拉萨配了眼镜。”桑珠笑着说,“这么大年纪没想到晚年能过上这么好的生活。”

初入城市,村民们带着牧区的生活印记,面临着诸多不适应。牧区没有厕所,一些老人习惯随地解决;冬天靠烧牛粪取暖做饭;在屋顶晾晒肉干……这些习惯在城市生活中逐渐显露出问题,不仅影响环境卫生,还存在安全隐患。

在上海援藏干部的指导下,吉角村成立了业委会和物业,充分发挥村民智慧与协商沟通机制作用,修订了吉角村村规民约。村民们通过反复商讨,制定了一系列贴合村庄实际的公约条款。其中就有“不烧牛粪”“不在屋顶晾晒”这两条。“大家都是新房子,牛粪一烧,白墙都变黑了,还容易着火。”格桑加措说:“现在房子两层楼,比原来土房高了很多,上屋顶晾晒就很不安全了,所以村民们经过讨论后,都一致通过了这两条。”

不过,也有村民反对“牛羊牲畜不进小区”这一条公约,当场就有其他村民阐述了其重要性和必要性。“小区环境改善和基础设施完善,牛羊吃掉了绿化,撞坏了设施怎么办?”“小区里孩子也多了,牲畜冲撞也很危险。”“牛羊住在小区里也不舒服,还是留在牧区里。”最终,这条有不同意见的公约,也很快被通过。上海援藏还为小区安装了闸机监控设备,为公约履行提供了有力保障,一旦有牛进入小区,监控系统立即报警,村民可及时处理、相互监督。

吉角村还配备了完善的生活服务配套。社区商业部分,除了米玛仓决的咖啡店,还有加氧站、文创店、餐饮店等,满足了村民和游客多样化的需求。公共活动中心里,上海援藏携手上海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在空间内规划了民族团结展示区、儿童成长空间、青年创业工坊、长者康养驿站和全龄活动中心五大功能区。“社区里有17名婴幼儿、86名中小学生,我们将引入上海优质教育资源和网络视窗,帮助孩子们成长。”真爱梦想西南运营主任华太才让说,聚焦“一老一小”,团队后续会根据当地的需求设计一些课程,并对现有课程进行调整。

搬迁后,村民也有了更多工作机会,可以选择更多的谋生方式。“以前在牧区,中年人放牧,年轻人只能外出打工。如今,村里创业氛围浓厚,有人开饭店、开台球厅、水泥厂,还有人考取施工资格证承接装修项目。”格桑加措说,村里还计划承租店铺,预计提供十几个就业岗位。

2019年11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时,在杨浦滨江提出“人民城市”理念。宫爱如说:“作为杨浦区派出的援藏干部,我们希望运用杨浦的一些经验和成绩,探索形成‘人民城市’的吉角村新样本,让村民能够真正受益,过上更美好的生活。”

作者:王佳燕
选稿:倪皓月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