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即日开放,免费打卡!上海中心城区又多一处共享花园,还有近百年历史
新民晚报07-08 11:43:22

即日起,上海中心城区新增一处开放共享绿地,市民又多了一个“推窗见绿、出门入园”的休闲赏绿好去处!今天上午,位于静安区北京西路1320号的中国医药工业研究总院附属绿地——雷士德花园正式向市民开放共享。这片承载着近百年历史的绿地从“深闺”走向公众,为周边居民和市民提供了一个触手可及的绿色空间。

记者获悉,这片新开放的绿地前身是始建于20世纪30年代的雷士德医学院,一座已有近百年历史的优秀历史建筑。步入雷士德花园,枝繁叶茂的枫杨、银杏、广玉兰、雪松等多棵具有历史感的大树映入眼帘,它们历经岁月、宁静怡人,是场所精神的活态传承。主入口精心打造的精致水景与缤纷花境形成视觉焦点,引导游人深入。南侧潺潺的流水声带来自然的疗愈感,左侧林荫下则设有舒适的休憩空间。

细心的市民还会发现,雷士德医学院的历史脉络与文化符号被巧妙地融入景观细节之中,从铺装纹样到景观小品、休憩座椅,乃至特别设置的历史展台,都让人们在游赏绿意的同时,能够一览这座百年医学院的建筑风貌。

雷士德花园的开放,是静安区继静安雕塑公园围墙打开、辞书出版社旧址附属绿地开放之后,在北京西路沿线推动的又一开放共享绿地。此次改造以“开放共享、历史风貌延续与绿色可持续”为目标,于今年3月启动,历时3个月完成,对1526平方米的花园进行了“微改造、精提升”——拆除了原有的物理围墙,贯通了内部慢行步道,并增设了无障碍设施。植物配置上,临街区域点缀了绚丽海棠、鸡爪槭等特色小乔木,丰富四季景观变化,林下空间则铺设草坪,辅以灌木球及耐荫地被,形成了生态稳定的群落,提升了整体的绿色品质。改造后的花园不仅优化了北京西路沿线的绿色空间布局,更让沉睡的历史文脉在绿意盎然中焕发新生。

74岁的史伟民和妻子在北京西路附近住了60余年,开放当天特意前来打卡。史伟民回忆,这里曾经有个站台,坐公交车能一路坐到静安寺和外滩,“以前路过这片绿地,外围有围墙。现在能走进来了,绿化也漂亮,每天吃完饭可以来转转,聊聊天”。

雷士德花园的开放,是静安区践行人民城市理念、落实上海市《关于机关、企事业等单位附属空间对社会开放工作的指导意见》的生动实践。在市绿化市容局的悉心指导和大力支持下,产权单位中国医药工业研究总院积极响应并全力配合,共同促成了这片“家门口”优质绿色空间的诞生,标志着静安公园城市建设迈出新步伐。

仪式上还为为4位市民林长颁发了聘书,未来他们将在工作生活之余,参与到雷士德花园的日常巡林护绿工作中,与管理部门携手守护这片新绿。

选稿:周玮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