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文化+美食+赛事”燃动暑期消费“热”力 撬动文旅经济新支点
央视网07-06 15:58:40

|

  央视网消息:拥有2000多年建城史的咸阳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在咸阳的渭城区,有一片由28条街巷纵横交织形成的咸阳老街。这里不仅有明代所建的文庙、凤凰台等古建筑,也有受年轻人欢迎的流行元素,以及地道的咸阳美食。每当夜幕降临,咸阳老街迎来了一天中最热闹的时段。

咸阳早在2000多年前就被秦王朝选作国都,也是我国历史最为悠久的古都之一。来到咸阳,处处都有历史的痕迹。

  “渭城朝雨浥轻尘” 咸阳老街感受古今对话

咸阳老街始建于明洪武四年,距今已经有600多年的历史。老街的南端就是渭河河畔著名的咸阳古渡,咸阳古渡早在秦汉时期就是通向西北的繁荣渡口。

唐代诗人王维所作的名篇《送元二使安西》中“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所描绘的就是在渭河河畔送别友人的场景。一边是厚重的历史,一边是繁华的现在,老街的北端,就是咸阳市如今最繁华的中心城区。整条老街就像是一条时光隧道,连接起咸阳的历史与今天。 

在《入咸阳 梦大秦》巡游表演中,演员们装扮成秦国士兵,列队表演舞旗入阵,击缶迎宾的场景。此外,还有极具秦文化风格的舞蹈和民俗表演,吸引市民、游客驻足观看。 

  锅盔牙子 荔枝烤肉 一碗好面话咸阳

而老街路两旁的餐馆商铺也是人气正盛。最近正值高温天气,夜晚到来酷暑减缓,河畔边凉风习习,许多食客都选择坐在户外用餐。

这种小吃叫作锅盔牙子,是咸阳最有代表性的小吃之一。关中地区的人们把烙饼叫作锅盔,将烙饼制成月牙形,再夹上腊汁肉,就是咸阳特有的锅盔牙子。它和陕西著名的“肉夹馍”类似,但是更加小巧精致,吃起来更加酥脆。 

  说到面食,绕不过陕西著名的𰻞𰻞面。这种面的特点是宽厚筋道,下锅煮熟以后捞出,要撒上葱姜蒜和辣椒面,再泼上一勺热油。

当地有个顺口溜教大家记住“𰻞”这个字的写法,“一点飞上天,黄河两道弯,八字大张口,言字往里走,左一扭,右一扭,你一长,我一长,当中夹个马大王,心字底,月字旁,揳个钉钉挂麻糖,推着车车逛咸阳”。

除了各色传统美食,近年来,咸阳也在不断尝试创新,把文化与美食更进一步融合。最近热播的电视剧《长安的荔枝》,这道荔枝烤肉也正是从此得到灵感,用多汁香甜的荔枝搭配烤肉,能够中和烤肉的油腻感,一经推出也是受到了食客们的广泛欢迎。 

  多个夜间文旅场景上新 夏日咸阳欢迎您

据了解,2025年暑期以来,咸阳文旅持续火爆。以咸阳老街为例,在美食、美景的双重加持之下,上周接待的游客量就超过了40万人次。

随着暑期旅游旺季的到来,各种演艺活动也在热火朝天地开展中。比如主打20世纪八九十年代风格的老糖酒文化街区,每天上演风格的明显的年代秀和歌舞表演,渭河和咸阳湖的水面上还有可乘船游览观赏水幕光影秀。

夜游咸阳仿佛进行一场跨越千年的时空对话,这些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将咸阳这座千年古都的悠久历史生动地呈现在游客面前。

  江苏南京:“苏超”点燃文旅热 暑期经济再升温

眼下,“苏超”不仅吸引了球迷的目光,更是和暑期消费旺季碰撞出火花,成为撬动文旅经济的新支点。

7月4日上午,南京博物院门前人头攒动,操着各地口音的游客排起长龙。为迎接“苏超”赛事,南京博物院特别推出球迷福利,7月4日至6日期间,非南京户籍的球迷只需出示身份证和7月5日南京对阵苏州的比赛门票,即可免预约快速入馆。陈先生和孩子来自苏州,对于这次南京“苏超”之行,他称赞这种“体育+文化”的贴心组合,直接解决了暑期高峰抢票的烦恼。

南京博物院同步开展了非遗体验活动,如“有‘球’必应”绳结制作体验、“苏超”系列面塑制作体验等。

南京博物院副院长马根伟表示,他们想通过这样的福利活动,让更多球迷走进一票难求的南京博物院,包括赏非遗、看文创,让更多球迷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江苏地域文明的独特魅力。

针对7月5日“苏超”赛事,南京不少景区景点与住宿餐饮的多重优惠则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其中,浦口区的一个游乐场就为客场球迷准备了专属福利,7月4日至6日期间,苏州市民凭本人身份证,就能免费畅玩项目。比赛当天,园内还会实时转播“苏超”南京对阵苏州的比赛。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