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激活绿色动能!中国商品在外海逆势增长 产品“含绿量”变成“含金量”
央视网07-06 13:14:32

|

央视网消息:2025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7月5日在贵州省贵阳市开幕。本届论坛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共商全球发展绿色转型”为主题,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经验成为中外嘉宾关注的焦点。

论坛举办地贵州是中国长江珠江上游的重要生态安全屏障。近年来,贵州通过因地制宜发展绿色新质生产力,做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大文章。

  贵州省委书记徐麟表示,贵州成为全球集聚大型、超大型数据中心最多的地区之一。一批绿色工业百亿级项目落地建设,绿色农产品畅销全球多国,世界级生态旅游资源吸引了全球游客。

贵州的蝶变也是美丽中国建设的生动缩影。近年来,我国勇闯转型新路,激活绿色动能,成为全球能耗强度降低最快的国家,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的碳市场和清洁发电体系,为企业节约降碳成本达350亿元。

  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董保同表示,572个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240个“两山”基地,提炼的护绿换金、聚绿成金、借绿生金等模式日趋成熟,生态红利不断释放,保护和发展相得益彰。

与会嘉宾表示,放眼全球,中国在平衡保护与发展方面的路径探索,为世界的绿色转型提供了经验参考,中国的生态文明实践也成为论坛上的焦点。

  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咨询委员会外方委员萨法尔·帕尔韦兹表示,不同政府部门和各个机构,为环境治理的目标一起协同发力。同时,执政者给予环境保护和减轻气候变化优先权,这样的模式可供世界其他地方的决策者借鉴参考。

  专家:坚持绿色转型长期目标 具有充分科学依据

2025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周年。中国在绿色转型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方面探索出哪些特色路径?给来自全球的参会者带来了哪些启发?

当下,低碳绿色产业已成为全球经济复苏和持续增长的关键动能。但与此同时,全球绿色转型正遭受逆全球化、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的严重冲击。嘉宾表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目标的确定性至关重要。中国坚守绿色转型不动摇,这一立场是理性的,具备科学依据。

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中方首席顾问刘世锦表示,创新已经大幅度降低了基础性、关键性绿色技术的成本。比如过去10年,光伏发电成本下降90%,风、光、等新能源具有分布式、本土化、就地获取的特点,对保障能源安全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中国“绿色”投资 全球共享机遇

  不少外方嘉宾则表示,中国在绿色产业上的投入让世界共享机遇。

欧盟亚洲中心主席埃里克·索尔海姆表示,中国扮演着两个重要角色,首先是具有政治意义的,可以与世界分享绿色转型的经验。另外,也可以促进商业繁荣,越来越多中国企业在全世界投资,传播商业实践、分享技术、创造就业机会。

  生态认证:让产品“含绿量”成为“含金量”

在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当下,许多中国商品因为低碳环保认证,在海外市场逆势增长。许多业内人士都关注到了生态认证正逐渐成为中国产品拓展海外市场、提升品质和价格的利器,产品的“含绿量”变成了“含金量”。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党委书记黄宝印表示,引导企业重视并通过生态认证,向全球消费者传递产品的可靠性、高品质和环保属性。让生态友好型产品在全球市场上赢得广泛认可,也为企业带来长期、稳定的收益增长点。

在场外,论坛推荐的生态文明示范点吸引了大量嘉宾关注。

哈萨克斯坦学生阿鲁然表示,她从未到访过这样的循环工厂,她的国家只有处理塑料和废纸的小工厂,合作当然会是一个提升的好机会。

世界大学气候变化联盟首席青年官何超欣表示,准备了很丰富的体验,让外国青年人了解到国内特色化场景,也让他们可以把这些丰富的记忆带回去给他们国家的小伙伴。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