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在遭遇职场性骚扰时,女性应该如何保护自己?|智汇谭法
上海徐汇07-01 15:52:15

法治时代,女性靠什么保护自己的权益?

守护幸福的家?

徐汇区妇联“智汇谭法”栏目

以《宪法》为核心

以《民法典》《反家庭暴力法》《妇女权益保障法》等法律为主体

开展线上普法宣传活动

让我们一起跟随

谭芳律师和她的团队

共同用法律“典”亮女性权益

开启普法之旅!

谭芳

上海家与家律师事务所主任

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第十三届常务委员

徐汇区妇联兼职副主席

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个人

本期重点知识问答

在遭遇职场性骚扰时,女性应该如何保护自己?

小敏跳槽到了某个知名外企,刚入职时,小敏觉得直属上司小任很热心,经常对她嘘寒问暖,工作上也经常帮助她。但是渐渐地,小敏觉得上司小任的行为开始偏离了正常同事的交往范围,小敏经常在下班后收到小任的信息,内容极其露骨、低俗,甚至还包含小任的裸体照片。小敏感到既害怕又无助,也尝试过警告小任,可小任不但没有收敛,反而越来越过分,从起初的言语骚扰上升到行为骚扰。

小敏忍无可忍,便向部门总经理小王投诉。可是小王非但没有处理小任,反而开始“撮合”小敏和小任,言语中也充满了对小敏的侮辱与诋毁,对小敏造成了心灵上的二次伤害。之后,小敏整理了与小王、小任的聊天记录,提交到了公司工会,公司经过调查后,认定了小任的性骚扰行为,最终解除了小王和小任的劳动合同。

那么,部门经理小王的做法对吗?

A.对

B.不对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答案】B

【解析】小敏作为受害者,鼓起勇气第一时间向部门总经理小王反映情况,作为管理人员,应该妥善处理下级的投诉,制止性骚扰行为的发生,然而小王却不作为。这不仅会对受害者造成二次伤害,也会对公司的声誉和员工的工作环境产生极为负面的影响。

遇到这种情况,该如何保护自己呢?

首先,在遭遇职场性骚扰时,要打破内心的顾虑,勇敢地说“不”。我们遭受性骚扰时表现出的激烈反抗,不仅是对自己的一种保护,也是表明性骚扰行为成立的一项重要证据。

其次,要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及时取证。比如说,对于通过信息网络等途径实施的性骚扰行为,可以及时保存相关信息、图片、视频;对于当面实施的言语、行为等性骚扰行为,在有见证人的情况下,可以争取见证人做证,如果没有见证人,可以通过监控、录音、录像等方式进行取证。

当然,要想有效地防范性骚扰行为,除了女性受害者学会自我保护外,用人单位和其他人员更要有所作为。用人单位应该依托《民法典》和《妇女权益保障法》,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积极开展培训活动。这个案例中,小敏的公司就有相应的机制防范性骚扰行为,在主管并未处置性骚扰行为的情况下,公司能够进行合理的处置。当然,同在职场之中,当看到他人遭受性骚扰侵害时,每个人都应该主动站出来为受害者提供帮助。

谭法知识汇

《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

第二十三条

禁止违背妇女意愿,以言语、文字、图像、肢体行为等方式对其实施性骚扰。

受害妇女可以向有关单位和国家机关投诉。接到投诉的有关单位和国家机关应当及时处理,并书面告知处理结果。

受害妇女可以向公安机关报案,也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依法请求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

第二十五条

用人单位应当采取下列措施预防和制止对妇女的性骚扰:

(一)制定禁止性骚扰的规章制度;

(二)明确负责机构或者人员;

(三)开展预防和制止性骚扰的教育培训活动;

(四)采取必要的安全保卫措施;

(五)设置投诉电话、信箱等,畅通投诉渠道;

(六)建立和完善调查处置程序,及时处置纠纷并保护当事人隐私和个人信息;

(七)支持、协助受害妇女依法维权,必要时为受害妇女提供心理疏导;

(八)其他合理的预防和制止性骚扰措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零一十条

违背他人意愿,以言语、文字、图像、肢体行为等方式对他人实施性骚扰的,受害人有权依法请求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

机关、企业、学校等单位应当采取合理的预防、受理投诉、调查处置等措施,防止和制止利用职权、从属关系等实施性骚扰。


选稿:常善喻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