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沪青优品”新标准:精准匹配上海渠道,打造青海特色品牌
东方网06-29 20:50:20

东方网记者程琦6月29日报道:为深化青沪两地合作,推动青海优质农畜产品融入上海大市场,6月24日至29日,在上海援青联络组的支持下,由青海省商务厅主办、上海消费帮扶联盟承办的“沪青优品”品牌化研讨会暨第二届上海援青商品化与品牌化系列活动举办。

活动期间,一支由华润、大润发、本来生活、高校后勤等渠道组成的专家团,对青海全省的牦牛、冷凉蔬菜、三文鱼、枸杞等特色产业进行了一站式调研,旨在通过市场化手段,助力青海农产品从“产地资源”向“市场品牌”升级,打造“沪青优品”金字招牌。

精准“把脉”,透视高原产业的机遇与痛点

调研团深入产地,直面青海特色产业发展的核心问题,并给出了市场导向的解决方案。

在牦牛产业方面,青海牦牛肉拥有高蛋白、低脂肪的“高原有机”品质,正合上海健康消费趋势。然而,当地企业面临品牌认知度低、消费者存有“肉质老”的刻板印象等难题。对此,大润发牛羊肉资深采购经理张庆楠指出,问题核心并非肉质,而是品牌缺失。与澳洲、巴西等进口牛肉相比,青海牦牛缺乏统一的区域品牌形象,其“纯净、有机”的价值未被市场充分认知。解决方案在于强化品牌故事营销,并开发如牛排、牛肉卷等符合城市家庭消费习惯的便捷产品。

对于高原冷凉蔬菜,其凭借独特气候优势,品质上乘,已出口多国,但在上海市场知名度却远不及云南、山东等产区。华润万家生鲜总经理李雪峰认为,其品质完全符合精品超市“优质优价”的定位,破局关键在于打造区域品牌,向消费者讲述“高原有机”的故事。上海高校后勤服务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陈宾辉则补充,其“夏秋菜”的特性,可在9-10月精准补充上海高校的蔬菜供应缺口,是极具潜力的团餐食材。

青海的冷水三文鱼产业同样面临转型机遇。作为全国最大的养殖基地和出口主力,其品质达到国际顶尖水平,但目前产品形态单一,附加值有待挖掘。本来生活集团副总裁钱祯澍与大润发采购经理夏春记一致认为,应延伸产业链,开发鱼油、鱼皮、鱼子酱等高价值产品,将产业从单纯养殖升级为高端食品全产业链。

柴达木盆地的有机枸杞产业则面临“为他人做嫁衣”的困境。大量优质枸杞被外省客商低价收购后贴牌高价出售,本地企业“有品质,无品牌”,利润严重流失。联盟理事长王华建议,必须转变思路,从“种好枸杞”转向“卖好枸杞”,先研究上海市场需求,再进行逆向产品开发和品牌塑造,将定价权和品牌溢价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对症下药”,来自上海市场的实战经验分享

在专题研讨会上,上海渠道专家们分享了从商品化到品牌化的“上海经验”,为青海企业提供了可落地的操作指南。

本来生活集团副总裁钱祯澍通过“褚橙”等成功案例,阐述了如何通过“品质+品牌”双轮驱动,利用IP故事和精准营销,将农产品打造为高附加值品牌。大润发牛羊肉资深采购经理张庆楠则分享了市场趋势,强调采购需紧跟消费需求变化,开发便捷化、场景化产品。

上海高校后勤服务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陈宾辉以果洛州帮扶项目为例,展示了如何通过“政府搭台+高校组团+企业运作”的模式,解决产品标准、物流、销售等难题,形成了“基地直采—标准定制—稳定订单—品牌培育”的闭环。华润万家生昂总经理李雪峰则分享了如何通过标准化分级、差异化包装和精准营销提升农产品附加值,为青海产品提供了借鉴。

成果落地,“沪青优品”1.0标准正式发布

本次活动的最终成果,是正式发布了《对口地区农畜优品体系标准——“沪青优品”标准》1.0版。该标准是在“沪果优品”试点基础上,结合本次全省实地调研成果的系统性升级。

新标准将覆盖范围从果洛州扩展至青海全省,为青海企业提供了对接上海市场的“操作指南”和“品质门槛”。它不仅帮助青海企业对标上海流通标准,筛选和培育符合市场需求的特色产品,也让上海渠道能更精准地匹配到优质货源,建立起稳定、高效的产销对接机制,实现了“拉郎配”到“自由恋爱”的转变。

下一步,上海消费帮扶联盟将持续推进“沪青优品”的品牌化辅导工作,助力更多青海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走进上海,辐射长三角,真正实现沪青协作的互利共赢。

作者:程琦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