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
“以民生为本、以创新为翼”听金汇镇一把手谈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实践与惠民成果
上海奉贤06-23 15:44:19

6月19日下午,“民生与民声”基层一把手“贤城贤治”融媒访谈系列节目第六站来到金汇镇。金汇镇党委书记陶建兴、上海人民广播电台主持人佐宇,以及金汇的居民代表、企业代表相聚一堂,围绕乡村振兴、人才政策、养老服务等民生热点展开深入交流,用一个个带着温度的故事,勾勒出这座城镇的发展脉络——既有产业腾飞的激昂鼓点,也有百姓屋檐下的细水长流,全面展现金汇镇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实践与惠民成果。

@佐宇:

上海人民广播电台主持人

我最初对金汇镇有印象,是因为这里有一座历史悠久的旃檀古寺,但我的了解还是有限,首先还是请您给我们介绍一下金汇镇的基本情况。

@陶建兴:

奉贤区金汇镇党委书记

现在的金汇镇是由原金汇、齐贤、泰日三镇合并成立的,金汇镇地处奉贤区中北部,是自贸区临港新片区的西北门户,镇域面积72.8平方公里。现有村居47个(村18个,居委25个,居委筹备组4个)。常住总人口约17.4万,户籍人口约7.6万,每年常住人口新增约5000人。金汇镇拥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未来,奉贤线、南枫线两条市级轨道交通将在金汇设站。同时金汇镇积极发挥自身资源优势,打造“金·汇+”平台矩阵,自去年起,先后探索形成了金品汇萃、金租汇、金企汇、金食汇“四金”发展平台。

@佐宇:

上海人民广播电台主持人

陶书记刚才特别提到了“四金”发展平台,具体是指什么呢?

@陶建兴:

奉贤区金汇镇党委书记

“四金”发展平台是由金品汇萃、金租汇、金企汇、金食汇组成的“金·汇+”平台矩阵。“金品汇萃”平台首创“政府搭台+工厂直供”的电商模式,不仅带动金汇乃至奉贤区本土品牌提升知名度,也助力美妆、食品等特色产业不断发展。平台创新机制,将收益反哺村级集体经济,实现企业增效与乡村振兴的双赢。

“金租汇”租赁平台为闲置厂房资产数字化建档,以智慧服务精准破解“找厂难”与“出租难”双向堵点,助力盘活存量资产,提升资源配置效率。至今已有46个优质地块入驻,可租总面积达46.71万平方米,目前已有10个地块,共1.32万平方米厂房资源出租。

“金企汇·会员库”平台聚焦企业采购需求,以B2B模式精准链接企业“供需两端”,为企业交流合作架起“连心桥”,目前已吸纳百余家优质企业,覆盖十大关键行业领域,已为辖区内企业促成42项交易,有效压缩预算达870万元,切实打通了镇域企业的经济内循环。

“金食汇”是一个旨在为本镇农村地区老年人等群体吃得好、吃得起、吃得惯,而打造的为老助餐平台。该项目力争于2025年重阳节建成并投入运营。平台构建“中央厨房+18村配送点+入户送餐”三级网络体系,服务范围覆盖全镇2000多名农村老年人和困难群体。

@佐宇:

上海人民广播电台主持人

在现场我们也看到很多“金品汇萃”电商平台上的产品,这个平台有哪些亮点,对提升本地经济,助力乡村振兴有哪些作用?

@陶建兴:

奉贤区金汇镇党委书记

金汇镇作为健康食品产业的集聚地,正围绕辉展、妙可蓝多、燕太太等食品产业龙头企业,打造水果交易中心、奶酪奶油交易中心、燕窝交易中心等“三大中心”,进一步加快建设国际健康食品产业园区,全力打造“舌尖上的金汇”。

为了让产业优势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动能,2024年8月,金汇镇创新推出全市首个镇级网上商城“金品汇萃”,通过整合推介镇内优质企业产品,有效助力企业发展,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同时建立“书记推介+利润反哺”机制,有效推动集体经济增大。今年2月,奉贤区启动“汇萃行动”,号召全区优质企业都来入驻金品汇萃,就此,平台升级成区级商城。截至目前,商城已吸纳58家优质企业入驻,商品涵盖8个大类,近800余件产品上线,总访问量超140万人次,注册会员数近4万人,实现累计销售额超2000万元。

“金品汇萃”不仅是销售平台,更是金汇镇实体经济的品牌助推器和产业催化剂。平台通过整合线上线下资源,为本土企业提供产品展示、交易撮合、供应链管理等一站式服务,有效降低企业经营成本,拓展销售渠道。以“金品汇萃”数字化交易平台为抓手,金汇镇聚焦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重点围绕水果、奶油奶酪、燕窝三大特色产业打造完整产业链,通过精准招商引入优质配套企业,完善从原料采购到终端销售的全链条布局,不断提升“金汇制造”品牌价值。我们深入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要求,紧跟奉贤区“汇萃行动”步伐,将“金汇好产品”提升为“南上海精品”,让“金品汇萃”成为上海乡村振兴的一张靓丽名片。

@郭成玉:

上海昶舒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

我们从一个初创企业成长为综合性实业集团,每一步都离不开国家的政策护航和支持。去年10月,我们正式入驻到“金品汇萃”平台,这让我们快速开拓了本地市场,让本身作为重物商品的我们,在销售过程中能够大大降低物流运输成本,直接将其转化为更低的产品价格和更优的售后服务,同样我们也能够以更低的价格采购到周边企业的产品,形成了一种良性的内循环。优质的营商环境为我们企业保驾护航,为我们企业下一个三年规划增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政企同心,其利断金,这就是上海营商环境最好的注解。

@余学荣:

上海海誉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

作为一家专注于提供优质肉类解决方案的企业,我们在选择落户地时,最看重的就是当地的产业生态、营商环境和政府效能。而金汇镇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让我们切身感受到了“企业有需求,政府有回应”的高效服务与诚意。金汇镇不仅提供政策支持,还积极搭建了“金品汇萃”这一企业交流合作平台。通过这个平台,我们结识了镇内多家优秀企业,实现了技术交流、市场共建、资源分享等,打通了产业链上下游的协作。这种由政府牵线、企业共赢的模式,不仅帮助我们提升了经营效益,更让金汇镇的企业形成了“抱团发展”的良性产业生态。

@观察员陈登峰:

市人大代表、上海贤佑农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四金”发展平台的搭建,对本土企业来说开拓了很多新的市场,也为企业与企业间搭建了一个沟通的桥梁,或协调资源、或合作分享,形成积极且有效的内循环,进一步推动金汇镇经济高质量发展。

@佐宇:

上海人民广播电台主持人

这么多大牌企业、这么多的发展机会,对人才的吸引力不言而喻。那么,金汇镇有哪些具体的政策和优势?

@陶建兴:

奉贤区金汇镇党委书记

有人才,才有优秀的企业,金汇才能更好、更快、更优地发展。人才在享受奉贤区的一系列人才激励政策之外,金汇镇在人才安居方面也有着很多优势,医疗方面有两家三甲医院,即国妇婴和在建的复旦儿科医院,还有牙皮防所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教育资源方面也非常优质。有上海中学国际部、东华大学附属奉贤致远中学、上海大学附属奉贤实验学校、上海理工大学附属泰日学校、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等优质教育资源都落户在金汇镇。

@青年代表张怡婷:

我是2017年毕业,2018年来到奉贤生活,2021年正式加入乡村振兴项目至今。在金汇这片土地上,我收获了三重“获得感”:事业的扎根感、文化的归属感、生活的幸福感。我特别喜欢在这里工作和生活。

@佐宇:

上海人民广播电台主持人

刚刚我们关注的是中青年人才,下面我们把目光投到老年人群体。我手里有一个数据,金汇镇的老年人口占到全镇人口的37%。要做好养老工作离不开硬件保障、人力支撑、财力赋能,在这方面金汇镇有没有什么实践和案例分享?

@陶建兴:

奉贤区金汇镇党委书记

近年来,金汇镇逐年增加财政预算,加快养老设施改造和建设。构建了“三级网络”养老服务体系,已先后建成6家养老机构、67家睦邻“四堂间”及15家社区助餐点。

这里也还要提到刚刚说的“四金”平台中的“金食汇”。“金食汇”项目成立的初衷是,直面农村地区老人吃饭“难”的问题。为此,我们通过“政府引导+企业运营+集体参与”模式,成立“金食汇”餐饮公司,构建“中央厨房+18村配送点+入户送餐”三级服务体系,将为全镇老年人和困难群众提供送餐。

创新“助餐+健康”“助餐+守护”“助餐+传声”等服务,让送餐员化身“关怀使者”,一次助餐服务就是一次上门关怀。根据年龄、困难程度等情况,实施阶梯式补贴,形成“区镇村三级补贴+市场化反哺”的可持续模式。通过“田间到餐桌”全链条餐品管控模式,最大程度保障食材品质,让更多上下游企业和农户参与到助餐项目中,实现多方共赢。做好农村地区助餐,是首要任务,在此基础上,我们将稳步地拓展服务范围,利用产能和效率优势,进一步为周边企事业单位提供高性价比的工作餐、商务餐等。

@吴懿美:

资福村村民代表

我自己是从市区退休后回到农村生活的,对于农村环境的变化感同身受,现在我们金汇老年人的生活,那可真是“老有所乐,乐在其中”。

@佐宇:

上海人民广播电台主持人

金汇镇有很多大型企业、知名企业,那么很多企业员工会选择住在金汇,怎么让他们有归属感?让一些有热情为社区服务的年轻人能够“使得上劲?”今天我也请到了一位青年,来听听他的分享。

@李文卿:

“Co+青年汇”理事长

我觉得所谓归属感,就是我们逐渐拥有了主人翁意识:从最初的活动参与者,变为社区事务的策划者、组织者。通过成立“江苑社区Co+青年汇”并参与社区治理,我们开展了手绘、缝纫、吉他等培训班,在助力社区治理发展的同时,也营造了和谐的社区文化氛围。这种参与感,让青年人的归属感与社区的建设紧密相连,共同构筑有温度、有活力的精神家园。

@观察员陈登峰:

市人大代表、上海贤佑农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近年来,金汇镇在乡村振兴和民生服务领域持续发力,取得了显著成效。我们不仅拥有优质的医疗和教育资源,还积极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吸引了众多有志青年前来金汇发展事业。同时,针对老年人群体的实际需求,推出并试运营了“金食汇”为老助餐项目。未来,期待我们金汇镇在巩固既有成果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新领域,开拓服务民生的新路径。

@市民问政:

我是房子买在三标段的居民,从浦东过来已有七八年了,平时的活动都在社区居委,由于居委活动场所有限,所以平时的文体活动也不多。最近我看到金汇好像在建一个大型的文体中心,这对我们这些喜欢活动的人来说,是一件大喜事,所以想问一下,这个文体中心什么时候对外开放,便于我们居民活动。

@陶建兴:

奉贤区金汇镇党委书记

我们正加快推进大居14单元文体综合活动中心建设,目前处于主体结构施工阶段,计划将在2025年年底基本完工、2026年下半年投入使用。项目建成后将为居民提供文化中心、图书馆、剧场、游泳馆、综合球馆等活动场地。不久的将来,大居文体综合活动中心会成为金汇大居乃至整个金汇镇居民游泳健身、打球跳舞、休闲娱乐的首选地之一。

@网友代表:

百团路是住宅密集区域,小区大部分都是市中心动迁而来的住户,绝大多数都是老年人,我们作为新奉贤人而感觉很幸福,唯一闹心的是,每到过年时候,烟花爆竹燃放扰民,请问书记有没有办法帮助解决这个难题?

@陶建兴:

奉贤区金汇镇党委书记

金汇镇一直都很重视烟花爆竹燃放这个民生问题,也在持续努力平衡传统习俗和居民生活环境的关系。每年进入腊月,我们就启动全方位的宣传攻势。循环推送烟花爆竹禁限放规定,公布烟花爆竹合法销售点,公开咨询建议和举报投诉渠道,开展集中宣传活动,提高群众对《上海市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条例》的知晓率、覆盖率。宣传之外,关键是守好现场。每年春节,我们都会组织平安志愿者队伍,成立相对应的应急管控队伍,温馨提醒、劝阻、制止违规燃放。我们希望通过堵疏结合的方式,在禁放的地方全部堵住,在允许的范围内设立燃放点位,让金汇镇的春节,既有传统年俗的温暖传承,又有健康文明的节日氛围。

@佐宇:

上海人民广播电台主持人

通过今天的交流,我感到金汇镇像一座“宝藏”,既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又有新产业的蓬勃活力,作为这里的“当家人”,您既要当发展的“大管家”,又要做街坊的“贴心人”,您压力不小吧?如何将多重责任转化为动力?

@陶建兴:

奉贤区金汇镇党委书记

金汇镇正处于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的确,我担负的责任不小,也正如主持人所说的,责任是动力,也是使命。展望未来,金汇镇将持续聚焦“三大中心”,滚动推进“三个一百万”项目建设,加快健康食品产业集聚,打响国际健康食品产业园品牌。未来,我们将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加速推进金汇、齐贤、泰日“三地”城市更新,稳步推进金汇、泰日“城中村”改造项目。深化“商旅文体展农”联动发展,以墩头村“飞云岛”为示范,加速推进乡村酒店、特色餐饮、水上高尔夫、郊野运动中心等建设,村级经济参与项目运营,带动农民就业,实现增收致富。通过以点带面,实现“一村一特色”,推动金汇乡村的共同发展。未来,在这里,企业蓬勃发展,创新活力竞相迸发;居民生活幸福,文化生活丰富多彩;社会治理文明和谐,社会发展高效有序。我相信,在全体金汇人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能够实现这些目标。

选稿:许文杰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