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建馆25年来最大规模“变身”!陈云纪念馆系统改造后焕新亮相
东方网06-19 12:51:00

东方网记者王泳婷6月19日报道:陈云同志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杰出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之一,党和国家久经考验的卓越领导人。

在陈云同志诞辰120周年之际,在他的故乡——上海市青浦区练塘镇,陈云纪念馆经过了建馆以来规模最大的系统性改造后重新开放,基本陈列《伟大光辉的一生——陈云生平业绩陈列(1905-1995)》改陈后亦全新亮相,以200余件文献资料、近400张历史图片和800多件(套)实物,其中数十件文物文献为首次展出,全方位展现了陈云的生平业绩、人格力量和崇高风范。

步入主馆序厅,陈云同志的汉白玉雕像矗立中央,山形丰碑造型作为背景,寓意着他长达70年的革命生涯。序厅两侧墙壁镌刻的两幅手迹——“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交换、比较、反复”和“个人名利淡如水,党的事业重如山”,生动诠释了陈云同志的工作方法和崇高品格。山水云竹等设计元素的巧妙融入,艺术化地展现出陈云同志事业如山、信仰如磐、风骨如竹、名利如水的精神风范。

据陈云纪念馆副馆长范伟成介绍,此次改造遵循“风貌统一、庄重简洁、大气简朴”的原则,在完整保留历史建筑肌理的基础上,对主馆及文物馆建筑群进行了整体加固与风貌修复。通过科学的功能重构与空间重组,展厅展示面积增加了1000多平方米,同时在开放区域景观提升中融入江南园林造景手法,将纪念馆打造成集精品展陈、文化传播、公共教育于一体的复合型文化体验空间。

此次改造的一大亮点是展陈动线的全面优化。通过新增两部自动扶梯系统,构建了单向贯通的观展闭环,有效解决了以往观众人流对冲的问题。二楼中庭原本近200平方米的通道空间,通过艺术作品、图文和装置的精心布置,依托主馆天窗的自然光线,被重新打造成一个全景叙事空间,使空间叙事、情境体验和展陈逻辑更加和谐统一。

在艺术品运用上,纪念馆创新性构建了10组专题艺术展项,汇聚沪上红色主题创作领域知名艺术家,全新创作陈云半身铜雕、油画《听真话》、浮雕《一五计划》等艺术精品。

围绕陈云同志的生平业绩,纪念馆还精心打造了5个大型多媒体展项。包括运用微缩场景和投影纱幕结合的方式,以风貌考据加3D还原方法再现陈云家乡“练塘全景”;用LED大屏装置、多媒体影片和文物置景叠加方式,生动讲述“四保临江”故事;用戏剧舞台式灯光处理加之图片AI渲染及视频短片等方式,刻画“两白一黑”经济战役;邀请特型演员贺刚扮演陈云同志,通过虚拟成像技术和多媒体视听技术,展现陈云同志上世纪五十年代在“北长街71号”的工作状态;以第一人称视角的环幕影片《云行云归》再现陈云光辉足迹,引发情感共鸣、升华参观体验。

为增强历史厚重感,纪念馆在多处精心打造了历史场景。在馆内的延安场景展区,等比例复原陈云延安时期住过的窑洞,使用延安黄土、木材等实地材料,内部布置陈云当年使用的土沙发、手摇纺车等展品,增强观众的历史代入感。陈云文物馆中的中南海房间场景复原,以更加友好的围栏代替原有玻璃幕墙,让观众能够更近距离地走近伟人,感受历史。

除基本陈列外,陈云纪念馆还将陆续推出《家书纸短 家国情长——名人家书展(特展)》《翰墨传薪——陈云同志格言书法作品展》《算盘文化展》《评弹艺术展》等,与基本陈列互为支撑和补充,致力于为观众打造一个在伟人故里进行红色文化全域体验的空间。

(陈云纪念馆供图)

作者:王泳婷
选稿:许文杰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