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打卡“贤城曙光”红色线路,参与亲子答题挑战,限量手册先到先得!
上海奉贤06-19 10:59:39

为庆祝建党104周年

2025年6月21日

中共奉贤县委旧址展示馆将举办

“贤城曙光‘印’初心县委旧址‘铸’誓魂”

红色寻访暨“红途”快闪活动

寻访奉贤红色地标

聆听革命先辈的英勇事迹

感受红色文化魅力

让我们一起走进

奉贤境内

第一个中国共产党组织所在地

奉贤点燃革命之火的地方

活动将于2025年6月21日(周六)9:00~16:30在中共奉贤县委旧址展示馆(奉贤区奉城镇奉粮路72号)举行,现场限量发放100本《光荣之城红色「沪」照》寻访手册。数量有限,先到先得。具体活动安排如下:

“红色寻访贤城曙光”

打卡挑战活动

时间:2025年6月21日(周六)9:00~16:30

地点:中共奉贤县委旧址展示馆

参与方式:现场参与,完成“贤城曙光”线路打卡挑战的前70名参与者可以获得“光荣之城红色「沪」照”寻访手册,先到先得,领完即止。

两种打卡方式(二选一,限单人单次)供选择:

1.线上打卡:点击“红途”小程序“贤城曙光”线路,完成中共奉贤县委旧址展示馆—李主一烈士纪念碑—洪西村打卡。凭打卡记录,前70名参与者完成可获得“光荣之城红色「沪」照”寻访手册。

2.线下打卡:在中共奉贤县委旧址展示馆服务台领取打卡页,按照“贤城曙光”红色寻访线路自行前往,完成3个点位集章打卡。凭借集章打卡页,即可在服务台领取“光荣之城红色「沪」照”寻访手册。

线路简介:“贤城曙光”红色寻访线路串联奉贤三大红色地标。通过探访奉贤首个党支部诞生地——中共奉贤县委旧址展示馆,感受曙光中学播撒的红色火种;瞻仰李主一烈士纪念碑,聆听“死得其所”的铮铮誓言;走进革命烈士李主一的家乡洪西村,探访洪炉,体验非遗技艺与现代乡村振兴的交融,串联历史记忆与时代脉动。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红色基因童心向党”

亲子答题挑战

时间:2025年6月21日(周六)9:00~16:30

地点:中共奉贤县委旧址展示馆

参与方式:微信扫码“文明贤城”小程序二维码,预约报名(限30组亲子家庭(一大一小)),报名时备注好家长和小朋友姓名。报名是否成功以电话通知为准,请报名的家长注意接听电话。

活动简介:参观前,在服务台签到并领取“答题任务卡”,参观结束后完成答题内容,完成可获得“光荣之城红色「沪」照”寻访手册。

“红色宣讲重温誓词”

迎“七一”系列活动

时间:2025年6月21日(周六)9:00~16:30

地点:中共奉贤县委旧址展示馆

活动详情:

中共奉贤县委旧址展示馆

电话:021-57520071

红途平台:4009988901

“红途”平台公众号

中共奉贤县委旧址展示馆简介

曙光中学旧址(中共奉贤县委旧址)原为奉城境内的潘公祠,1927年8月,根据中共江苏省委决定,成立奉贤县曙光中学特别支部,这是奉贤境内第一个中国共产党组织。同年秋,在此基础上成立奉贤县委员会。1928年2月,中共浦东县委员会在曙光中学内成立,统一领导奉贤、南汇、川沙三县的地下斗争,使该校成为当时浦东地区革命斗争的指挥中心。

中共奉贤县委旧址展示馆占地面积约3400平方米,分为老馆和新馆两个展区。老馆于2021年在中共奉贤县委旧址原址原建的基础上修缮并布展,由五个展厅组成,围绕“信仰、忠诚、奋斗”主题,梳理展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奉贤党史上的重要人物和重要事件。新馆于2022年12月建成开放,以“人字型”房屋结构诠释“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理念,主要展示1949年以来,奉贤人民在党领导下团结一心、艰苦奋斗的历程。

地址:上海市奉贤区奉城镇奉粮路72号

开放时间:每周二至周日9:00~16:30(16:00停止入馆),每周一闭馆(国家法定节假日除外)。

咨询电话:021-57520071

选稿:许文杰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