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一张电影票根的“七十二变”:从观影凭证到城市消费“万能卡” 撬动文旅消费新场景
东方网06-17 15:46:26

东方网记者熊芳雨6月17日报道:90后影迷小林是电影节常客,今年她发现票根“含金量”大增。在看完《拯救大兵瑞恩》后,她凭票根在上海影城SHO附近的星巴克享受了免费升杯。第 27 届上海国际电影节期间,“票根经济”以破圈之势席卷申城,电影票根从观影凭证摇身变为串联文创、餐饮、文旅、交通的消费枢纽,让“看电影”成为撬动城市活力的支点。

今年上影节把“票根经济”玩的五花八门很有创意。连以往备受影迷喜爱的《市民观影手册》也改名升级为《电影生活手册》,融入城市文旅元素,成为“观影+消费”指南。这一小小变化,也透露着:电影与日常生活的结合更为紧密,对城市的整体带动也更为有力。

文创兑换:票根变“盲盒”

上午11:40分,上海影城首场放映结束,散场的影迷纷纷聚集到服务台参与扭蛋抽奖活动。“三张票根换限量环保袋,两张换 9.9 元特调咖啡,我已经攒了一叠衍生品了!” 小林展示着印满电影元素的亚克力票根。这种 “观影 + 收藏”的玩法已成为沪上影院标配。

兰心大戏院与艺海联名推出“拿下电影”票夹盲盒,“Action!洗碗中”等文案搭配电影符号,让影迷直呼“懂行”;SFC上影影城、百丽宫影城、曹杨影城设置票根抽奖与集章活动,透卡、徽章、自制印章等周边成“赶场族”新宠;和平影都联合香氛品牌,CMG 融媒影城推出“电影票 + 卖品消费”换纪念票根,连座位号都能定制。

在曹杨影城,白领王女士特意领取了印着座位号的纪念票根:“就像给电影记忆盖了邮戳。”而天山电影院的四色套印章集章卡,让影迷为集齐图案跑遍影厅,排队盛况堪比热门打卡点。

百老汇影管上海区域新媒体负责人毛文洁介绍:“从去年起我们推出了‘电影节票根1:1’系列,因为在黄梅季,透卡材质的票根更好收藏。影迷们特别热情,不仅在朋友圈、小红书晒,还在赶场路上用它们拍城市风景,真正把电影节的氛围延伸到生活里。”

吃喝联动:从 “精神食粮”到“物质补给”

“看完 20:40 的电影,凭票根吃 5.5 折提拉米苏大福,赶地铁前还能喝杯 7 折特调咖啡。”影迷小张的“赶场套餐”道出票根经济的贴心设计。美团推出的“看电影・恰上海”活动联合 30 余家商户,1500 万元美食红包精准击中影迷痛点。

上影节这几天,大光明电影院三楼的“夜半”光影餐厅人气颇旺。电影开场前,影迷们纷纷带着票根来换购9.9元一杯的上影节特调印花咖啡。天山电影院一楼的咖啡厅推出了45元/套的特供披萨套餐,包含披萨+果蔬色拉+咖啡饮料各一份。“因为性价比超高,今天电影开场前不少影迷都选择了该套餐。”餐厅服务员介绍说,“凭当日电影票根还可以享受全场饮品7折的优惠,饮品的销量也比平时大幅增加。”

更惊喜的是交通福利:滴滴出行提供 60 元打车权益,定位影院即可享受 6 折通勤;全市核心商圈凭票根享停车优惠,让外地影迷李悦感慨:“从北京来三天,票根省的钱够再看两场电影了!”

文旅漫游:票根串起城市记忆

在乍浦路街区,《酱园弄・悬案》的拍摄场景被完整保留:章子怡坐过的电车改造成胜利咖啡,电影道具融入老街裁缝铺,买张电影票还能获赠主题咖啡。胜利电影院主理人沈斌说:“我们要把电影节限定变成日常打卡地。”

据统计上影节近三成购票用户为外地影迷。“以前看完电影,票根可能就随手扔了,现在发现它用处可大了!” 影迷李悦兴奋地说,此次特意安排了三天的行程,不仅为了看心仪已久的影片,还想借着票根好好感受上海的文化氛围。她向记者展示手中的票根,“昨天看完电影,凭这个票根在附近餐厅吃饭打了8折,今天准备去坐苏州河游船,也能用票根享受优惠。”记者在“悠游苏州河”小程序看到,在全航线的船票中增设了一栏“影视节福利票”,原价60元,凭票根51元,相当于8.5折。

在普陀区,凭票根和长风大悦城商圈的消费小票可以兑换普陀区“未来影院”体验券,而“未来影院”的票根又可以兑换苏州河游船票、享受苏宁艺术馆门票折扣等,让观众走出影院后进一步探索城市的自然风光与文化场馆。

松江区则依托上海科技影都AI 创制生态中心、影视产业园,提供指定日享受部分拍摄基地、文旅地标购票优惠,让影迷近距离了解电影制作背后的科技力量与产业发展脉络。

票根经济改写城市消费逻辑

票根经济概念的兴起可以追溯到2024年“上海之夏”国际消费季。上海财经大学中国式现代化研究院特聘研究员劳帼龄指出,当时上海博物馆的“金字塔之巅”大展就尝试过票根联动模式。但与文化艺术展览相比,电影票根具有更高的普及性和消费频次,为城市消费注入新动能。

然而挑战依然存在:部分商家依赖短期补贴参与联动,长效收益机制尚未建立;跨平台数据共享不足,难以量化评估“票根引流”的实际效果。对此,有观众建议增加电子票根功能、延长优惠有效期,并考虑将活动延续至暑期档。

当影迷们捧着联名雪糕在大光明影院前自拍,为集章跑遍全城影院,或是循着电影地图漫步上海老街时,票根经济早已超越商业范畴,它用文化纽带将个体体验与城市记忆编织在一起,让每一张票根都成为解读上海消费活力的密码。第27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的这场“票根经济”不仅为文化消费提供了新思路,更让电影与城市的共生关系有了更丰富的诠释。

作者:熊芳雨
选稿:曾炟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