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一台交响音乐会解锁十种藏乐器,你听,那是来自《喜马拉雅》的呼唤
上观新闻06-16 11:49:00

6月15日晚,由青年指挥家张橹、90后指挥普布次仁执棒,上海交响乐团与西藏自治区歌舞团、回声节日合唱团在捷豹上海交响音乐厅联袂奏响民族管弦乐《喜马拉雅》,共同庆祝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为助力西藏交响音乐事业发展,上交还在演出现场向西藏自治区歌舞团捐赠了一批乐器。

民族管弦乐《喜马拉雅》是一部以喜马拉雅山脉的自然风貌、人文生活为题材的交响作品。在西方管弦乐队编制的基础上,加入了部分西藏特有的传统民族乐器,如哔旺(弦子)、藏钹、赤布、达玛鼓、甲林、铜钦(藏长号)、丁夏、扎念琴、鹰笛、海螺等,从音乐的视角体现深厚悠远的藏族文化与世界的相交相融。

演出现场(蔡磊磊 摄) 下同

作品的6个部分分别表达不同的主题。序曲《缘起》以庄严肃穆的藏大鼓开篇,海螺声宛如远古的回音,引领听众走进那神秘而壮丽的喜马拉雅。随着鹰笛的加入,雪域高原的传说在乐声中徐徐展开。第一乐章《新生》和第二乐章《江河》以急促激烈的旋律表现自然的巨大力量,藏长号的悠远乐声中描绘出江河奔腾的波澜气势。

第三乐章《欢歌》结合了多种西藏传统乐器如扎念琴、达玛鼓、藏铃、藏钹等,以富于舞蹈性的西藏昌都弦子音乐来烘托欢乐的氛围。乐曲随着第四乐章《奔腾》的到来,让观众听见雅鲁藏布江的恢宏景象;尾声《辉煌》采用西藏传统歌舞“朗玛”音乐为素材,旋律激昂而温暖,搭配人声合唱赞颂这辉煌的时代。

来自高原的音乐透着自由的辽阔气息与蓬勃的生命张力,纯净而圣洁。《喜马拉雅》的创作者之一边巴虽未能亲临现场,却借着作品带来真挚的祝福。1985年,边巴从拉萨来到上海音乐学院求学,跟随“中国指挥界一代宗师”黄晓同教授学习指挥。求学期间,他常得到上交老团长黄贻钧的指点。

边巴说:“在上海音乐学院学习的经历,无论对我的事业还是生活都影响深远。我永远感恩母校和我的恩师。这次能参与创作《喜马拉雅》,我格外的兴奋和激动。上海是我的第二故乡,能带着对上海的感念回到这里演出,意义尤为不同。”

《喜马拉雅》第一乐章《新生》由边巴和他的儿子普布次仁一同创作。90后的普布次仁也是本场演出的指挥之一,他说:“我们希望能够揭开西藏音乐的神秘面纱,让其丰富性和多元性能被更多人所了解。”曾多次来沪演出的他,几乎每次都居住在衡复风貌区,上海梧桐树下的浪漫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上海是个充满艺术气息的城市,哪怕是走在街道上,都有浓浓的文艺氛围。”

和来自西藏的演奏家同台演绎,上交乐队副首席张松洁也深有感触:“以前觉得西藏音乐是随意、洒脱的,这次随着西藏传统民族乐器的加入,发现它们又是宏伟的,有着十足的规格感。跟来自西藏的音乐家们合作是一种独特的体验,也像一段崭新的旅程,音乐中透着许多历史的厚重感和人情味。”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