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实力升级 中国海军三航母时代即将到来
央视新闻客户端06-14 15:47:03

福建舰是中国完全自主设计建造的首艘弹射型航空母舰。采用平直通长飞行甲板,配置电磁弹射和阻拦装置,满载排水量8万余吨。是全球首艘采用常规动力电磁弹射技术的航空母舰。

2022年6月17日,我国第三艘航母下水,命名为福建舰,舷号18。

2022年9月23日,福建舰正按计划开展系泊试验。

2024年5月1日,福建舰第一次海试,为期8天,完成动力、电力等系统设备测试,符合预期目标。

目前,福建舰的海试工作正按计划稳步推进。

三航母时代到来让我们永远有后备军

福建舰下水三周年以来,相关的建设和海事工作在不断地推进,福建舰和我们三航母时代的到来,对于我国维护海洋权益,保障海上通道的安全有什么样的意义?三航母时代到来,会不会在这种作战模式上产生一些颠覆性的创新。对此,军事评论员魏东旭进行了介绍。

魏东旭表示,三航母作战体系的成功构建,是我们在强军之路上非常重要的装备体系建设成果,体现出海洋方向的防御能力全方位的提升,也是进行积极防御和主动防御的最重要的海上作战平台。

拥有了三艘航母,就可以在三个主要方向上同时运用航母兵力,这样航母编队本身的机动性是很强的,会有更为广阔的安全纵深。

与此同时,三艘航母也可以进行轮换。比如一艘航母处于维修状态,另外一艘航母可能是处于待命状态,可随时执行任务,还有一艘航母可能已经在海上进行机动部署,已经是处于任务状态。这样在航母平台的运用方面,我们永远是有后备军,永远是有预备队的。

从滑跃航母到弹射航母福建舰创新成果惊艳世界

未来,三艘航母分别在功能定位和作战任务上怎样分工?这种航母集群作战体系的构建,对于我国海军的整体作战能力提升有哪些重要的作用?军事评论员魏东旭同样作出了解释。

魏东旭介绍,辽宁舰是从国外引进了废旧的航母平台,进行技术改造后,赋予了它航母的功能和航母的身份。辽宁舰服役之后,它可以作为海上的科研平台,也可以作为测试平台,让我们知道航母这种平台在海上究竟是怎么用的。航母山东舰是在辽宁舰的基础上,我们进行了自主化的研发和制造,意味着我们可以独立自主生产航母。

航母福建舰创新的速度和创新的成果让外界是非常惊讶,我们直接从滑跃航母到了弹射航母,而且还是电磁弹射器,目前世界上掌握相关技术的只有两个国家,美国和中国,而且据权威人士分析,我们的电磁弹射技术可能要比美国的还先进。未来在航母福建舰上,我们可能会看到新面孔,不仅仅是歼-15飞鲨,可能会有未来新一代的舰载机,会和新航母进行结合,构成更强的海上的防御作战体系。

建造大型水面作战平台得益于综合国力的提升

从辽宁舰改装到山东舰自主建造,再到福建舰的全面创新。这种中国速度背后,我们航母发展有哪些关键技术的突破?军事评论员魏东旭同样作出了介绍。

魏东旭表示,首先是得益于综合国力的提升,我们经济的情况越来越好,有充足的国防经费可以打造大型海上作战平台。此外我们整体的造船能力在世界上是一流的,有巨大的船坞可以针对航母进行建造。有非常熟练的工程师团队,有经验丰富的工人和技术人员团队,造航母我们有体系有保障、有相关的人才,也有充足的经费作为支撑,在设计层面在公益层面不断自主创新。所以我们的航母造得越来越大,越来越先进,作战能力肯定是接连的上台阶。

选稿:周玮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