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最早“免税通行证”、2460年前宝剑,129件楚文化文物精品在沪就位
上观新闻06-13 23:47:00

我国所见最早的“免税通行证”、历经2460余年依然锋利无比的宝剑、酷似巧克力形状的“天下第一枚金币”……来自安徽博物院、淮南市博物馆、安徽楚文化博物馆的129件(套)重量级精品文物齐聚闵行博物馆,6月15日起亮相《楚风烈——安徽楚文化文物精品展》。

这是上海首个集中展示安徽地区楚文化代表性文物的特展,通过实实在在的出土文物展现楚国从立国江汉到迁都寿春的八百年兴衰史,以及楚文化在江淮地区的传播与融合。

中国古代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楚国,一个崛起于春秋战国时代的南方强国,是历史上著名的“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之一。八百年风云跌宕,留下异彩纷呈、浪漫飘逸的文化遗产,成为中国古代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进入展厅的首件文物,是春秋时期的附盖三足羊形铜尊。这件三只脚的“小可爱”,通体为铝黑色,器身通高仅11厘米、通长14厘米、口径9.2厘米。别看它器型小巧,却是楚文化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之一。它于1977年出土于寿县正阳关镇肖严湖,在同时期出土文物中独一无二。整件器物似绵羊形,盖扁平,正中有桥形半圆钮,一端呈扇形下斜作绵羊尾状,尾上饰有勾连云雷纹,相对的一侧有半圆弧形缺口,卡入羊颈。“从体量上看,它应该是摆放小零食的‘萌趣食盒’。”闵行博物馆宣教部主任徐迪介绍。

羊形铜尊的正对面,陈列的是“越王者旨于赐”剑。虽然历经几千年,宝剑仍旧寒光湛湛,仿佛把人们又带回当年持剑者叱咤风云、驰骋疆场的历史长河中。它由剑身、剑格、剑柄和剑首四部分组成。喇叭状剑首,柄上有两道凸箍,用绿松石镶嵌出精美的勾连云纹。剑纹格双面用绿松石镶嵌出极富美感的白色双勾空心鸟篆八字铭文:“王(越)王(越),者旨于赐”。这柄越王剑出现在蔡国贵族墓中,是蔡越两国友好交往的历史见证。

另一件焦点展品——鄂君启金节,为楚怀王颁发给儿子“启”运输商品的免税通行证,是研究楚国的用节方法、关税制度、水陆交通、经济贸易、历史地理以及楚王与封君关系等的珍贵史料。金节分两种:稍长的舟节是船只水运的凭证,稍短的车节用于陆地车辆运输。鄂君启金节,目前共发现了五件,其中三件为车节、两件为舟节。此次来到闵行博物馆的,就是其中一件车节。《周礼》记载,最早的符节是把竹子剖开制成的,鄂君启金节形状恰似剖开的竹片。它通体由青铜铸造,并配以错金铭文,在岁月的侵蚀下,更添竹子的“青葱”色彩。为便于观众观赏,金节被放在坡台上展示,布展人员特意为其详量身定制了六个支撑柱。

独特的生活风尚和审美趣味

有人说,一部楚史,半部春秋战国史。楚人所用的器物,尽显其独特的生活风尚和审美趣味。比如,在纹饰上,相较于中原重兽面纹、夔龙纹,楚国青铜器多见蟠螭、蟠虺、凤鸟和云气纹,线条灵动诡谲。本次展出的战国铜方壶,饰有蟠螭纹。这是大型盛酒器,器颈两边安置有对称的龙形器耳,龙首昂起向外高出器口,龙体仿佛正在爬行。蟠螭纹的运用,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密码。螭作为龙属灵兽,象征权力与祥瑞,其盘曲之态既是对自然生灵的抽象提炼,也暗合古人“天圆地方”的宇宙观。

展厅中,一组楚金币引人关注。金币有龟版形、楔形和圆形,多在正面钤有方形或圆形“郢爰”“盧金”“陈爰”和“專爰金”等阴文印记。20世纪50年代至今,在寿春城遗址及周边地区的门朝西、周家油坊、阎家圩三次发现金币窖藏,总计195件、总重量近20千克,品种丰富,数量为全国之最。经抽样检测,“盧金”和“陈爰”样本含金量分别为85.89%和88.62%,“郢爰”样本含金量均在92.59—96.19%之间,反映出楚国发达的黄金提炼技术。事实上,楚国货币在诸候列国货币中种类最为丰富体系最为完善。从展览可以看出,其货币材质有金、银、铜等,形态有金币、布币、蚊鼻钱等。

而展线末端,武王墩墓出土、追回的乐器文物重磅亮相,无论是“阜平君”铭虎形铜座,还是两组蟠虺纹编钟,都是楚国音乐文化兴盛的见证。

本次展陈设计也颇多新颖之处。比如,根据楚国器物的纹饰风格元素设计“蟠虺纹”投影长廊,凸显光影交错之美;以武王墩出土重量级文物龙凤漆木案为创作原型,打造集悦耳乐音、动画特效于一体的动态画卷。结合展览内容,主办方挑选了多件重点文物进行全新的文创开发,包括特色盖章明信片、富有创意的冰箱贴摆件、潮流食玩盲盒、涂鸦文创包、限量款毛绒等。“国潮新韵 遗见倾心——闵行·淮南·保山·喀什(泽普)四地非遗集市”也于6月13日率先开市,不仅非遗传承人亲临现场展示绝活,还有丰富的快闪演出惊喜上演。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