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上海市委网信办指导小红书、B站等平台清理违规AI产品营销信息
“网信上海”微信公号06-12 09:52:57

为贯彻落实中央网信办“清朗·整治AI技术滥用”工作部署,4月下旬以来,上海市委网信办聚焦6类突出问题深入开展第一阶段专项行动。现向社会公布阶段性工作成果,进一步凝聚共识,共同营造清朗网络生态。

强化合规,

全面清理整治违规AI产品和信息

上海市委网信办指导小红书、哔哩哔哩、拼多多等15家重点网站平台,集中清理“一键脱衣”、未经授权的人脸或人声克隆编辑、未备案等违规AI产品、商品及相关营销、炒作、推广、教程信息。小红书、哔哩哔哩主动发布专项行动治理公告,开通了有害AI内容的举报受理处置渠道;星野开展智能体全面排查清理。各重点网站和AI平台共拦截清理相关违法违规信息82万余条,处置违规账号1400余个,下线违规智能体2700余个。经整治,网络违规AI信息显著减少。

上海市委网信办深化大模型合规指导服务中心作用,指导各类提供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的主体落实合规义务,强化安全评估,迄今已完成82款大模型备案,87款应用登记。对3款未履行备案或登记程序提供服务且存在风险的应用,依法约谈并给予行政处罚。

督导联动,

提升AI平台安全风控能力

上海市委网信办指导重点AI平台加强技术源头治理,深化自查自纠,加强训练语料管理机制,加强新版本新应用上线、API接入应用的安全管理,用好大模型能力持续提升安全水平,建立健全与业务规模相适应的风控机制。组织专业机构对8家企业14款AI类应用开展了巡查测试,对部分重点平台开展现场检查和上门指导,发现并督导整改优化内容审核、意图识别等安全措施的薄弱环节。通过系统性排查和闭环整改,上海重点AI平台和重点平台AI应用的合规性、安全可控性持续增强。

以人为本,

强化重点领域AI安全管理

针对关乎人民群众“生命线”“钱袋子”和“未成年人保护”等社会高度关注的AI应用,上海市委网信办会同市卫健委、金融监管等主管部门,对申请备案、登记的垂域模型和应用加强审核和业务指导,对33款已完成备案、登记提供医疗健康、金融、教育、情感陪伴服务的AI应用开展督导检查,要求完善行业领域安全审核和控制机制,加强专业知识库和检索增强能力建设,提升输出准确性,防范虚假、误导、诱导沉迷对患者、投资者、未成年人带来的不良影响。

联合市卫健委,指导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举办了医疗大模型开源评测社区上线发布会和上海网络安全博览会“医学人工智能安全”论坛,面向全市各医疗机构、医疗服务企业开展AI安全宣贯和合规指导,依托上海市医疗大模型应用检测验证中心对16家机构20个AI医疗场景开展评估,结合模型安全性评价和业务验证,强化行业规范和伦理审查,指导安全加固,引导规范应用。

多策并举,

强化AIGC标识示范和全链条治理

上海市委网信办将高标准落实《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及配套强制性国家标准作为专项治理的关键抓手,切实保障公众知情权。先后组织开展了4场面向大模型企业、重点网站平台、应用企业的法规宣贯和专题交流,覆盖企业400余家,深入解读标识要求和技术路径,推动企业从“要我落实”转向“我要落实”。指导成立AIGC标识生态联盟,上海人工智能安全治理实验室联合重点大模型企业、网站平台,合力推进标识互认、能力共享与标准协同。

围绕“制作-传播”环节,指导重点网站平台加快配备显式与隐式标识功能,不断提升AIGC内容、AI高风险行为的检测识别和治理能力。通过政策指导、生态协同与技术落地,稀宇科技、阶跃星辰、通义、小红书、哔哩哔哩、Soul等已基本完成显式标识规范上线,加快开发上线隐式标识和传播链互认验证,小红书牵头编制图片模态元数据标识实践指南,上海标识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上海市委网信办将持续深化专项行动,统筹技术治理、制度建设和生态优化,强化对重点问题、平台、环节的常态化监管,推动智能向善。第二阶段将聚焦AI造谣、低俗内容等7类突出问题加大整治力度,维护良好网络生态。上海将切实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的重要指示,力争在人工智能发展和治理各方面走在前列,产生示范效应。

选稿:曾炟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