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新华社:下一个四年,国足会变好吗?
澎湃新闻06-11 00:13:00

新华社重庆6月10日报道,随着王钰栋的点球得分1:0“绝杀”巴林队,中国男足的2026美加墨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之旅10日正式结束。无缘晋级的苦果已提前一轮吞下,如今关键问题在于,又一次冲击世界杯失败的经历,能带给中国足球哪些经验与教训?未来的希望又在哪里?

6月10日,王钰栋(右)在进球后展示球衣。新华社记者 胡星宇 摄

18强赛一路走来跌跌撞撞。当初新加坡队“助力”国足晋级,不少球迷高呼:“18强赛就是我们的世界杯!”客场小负印尼队之后,面对出局的惨淡现实,更多的人心中依旧意难平。

从满怀期望到大失所望,球迷浓烈的热忱为什么总是化为无奈的心酸,沮丧为什么总是萦绕着中国足球!

6月10日,中国队成员(下)获胜后向球迷致意。新华社记者 黄伟 摄

战术、战略层面来分析,主教练选人、用人,战术匹配,球员在高压下技术变形,赛程上先客场后主场的不利……这次世预赛可以复盘总结的细节“一箩筐”。

但究其本质而言,这支球队并没有具备足够的实力,中国足球的生态依然不足以支持国足从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

国家队这个金字塔尖,从来都引人注目。2002年以后,近6届繁复而徒劳的雕刻,终究还是一输再输在不稳固的塔基。与其寄希望于某几个局部因素改变、短期提升国家队成绩的“豪赌”,中国足球更应该通过建立全面、科学的足球发展系统,追求以“水到渠成”的方式踏入世界杯的舞台。

6月10日,一名中国队球迷在比赛后激动落泪。新华社记者 陈诚 摄

亚足联秘书长温莎·约翰曾给中国足球支招:“如果你想要一支优秀的国家队的话,你得从基层做起。青训打好基础,再加上好的青训学院和教练,然后就需要建设一个强大的、竞争激烈的联赛,以进一步培养球员和俱乐部。这就是提高国家队水平的途径。”

联赛是国家队的根基。近几个赛季北京、大连、成都等地球市持续火爆,年轻球员的表现还多次成为热门话题,但我们的职业联赛距离“强大、竞争激烈”还有差距:节奏慢、净比赛时间短、对抗性偏弱等问题在一段时间内仍有待解决;为国家队集训让路,赛程变得支离破碎,也饱受诟病。此外,中超俱乐部在亚冠联赛竞争力下滑的现实有目共睹,与亚洲顶级俱乐部交手机会的减少,又进一步限制了国内球员提升高强度比赛的能力。

6月10日,张玉宁(中)在比赛中。新华社记者 胡星宇 摄

未来的希望在于年轻人。这次世预赛上,王钰栋、刘诚宇等一批年轻球员崭露头角,这是国家队的宝贵收获。此外,各级职业联赛中也有数量不少的青年球员开始得到越来越多的出场时间。目前国足阵容中,三十岁以上的球员不在少数,他们未来再继续冲击世界杯的希望渺茫。因此,不管未来谁担任国足主帅,都要坚定更新换代的决心,给年轻人更多成长成才的机会。

6月10日,刘诚宇(左)在比赛中防守巴林队球员阿明·本阿迪。新华社记者 胡星宇 摄

同样参加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的乌兹别克斯坦队,历史性首次进军世界杯决赛圈,他们的成功再一次验证重视青训的意义。近三年,他们的U17、U20、U23青年军在亚洲所向披靡。而且乌兹别克斯坦的“黄金一代”中有两位主力球员已在英超、意甲豪门俱乐部站稳脚跟。这些突破的背后是乌兹别克斯坦在近20年建立起的300余所体育学校、36所寄宿制足球学校、超过100支足球俱乐部和10万参与足球运动的青少年……

令人欣喜的是,在18强赛中,中国的5个主场在承办层面均取得了成功,场地设施得以运用,球迷观赛热潮高涨,这对球市和足球相关从业者的信心是一个极大的提振,对拉动足球产业、搞活赛事经济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6月10日,中国队球迷在比赛前加油助威。新华社记者 黄伟 摄

作为职业联赛的补充,业余联赛也在另一个维度带给国人一些欣喜与期待。随着“村超”“苏超”的高关注度相继发展成现象级事件,一个现实问题也摆在中国足协与各地有关部门之间,那就是未来如何让职业足球和业余足球进行更有效的衔接,从而让更多怀揣足球梦想的球员获得稳定的竞技环境。

业余足球、社区足球的火爆,也许是中国足球的土壤开始发生变化的信号。当足球氛围、足球文化的发展,到达一个高峰,期盼足球能够成为更多国人的生活方式,影响更多青少年走上绿茵场,从而促进整个足球生态的进化。

6月10日,中国队成员在比赛后合影。新华社记者 黄伟 摄

今夜过去,中国男足要开启下一个世界杯周期。

下一个四年,国足会变好吗?

这个问题很难说清楚。但与其深陷“届届算分、届届痛苦”的困局,中国足球的从业者不如抛开短期主义的功利思想,着眼长远,扎扎实实把足球的根基筑牢,去追求那份水到渠成般的自然功成之道。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