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梵高、米勒的两幅奥赛镇馆级画作申城开箱,见证艺术史“高光”
上观新闻06-09 21:04:00

“保持冷静!让我们怀着非常激动的心情与冷静的身体语言,迎接开箱。”6月9日下午,即将现身浦东美术馆年度重磅国际大展“缔造现代:来自巴黎奥赛博物馆的艺术瑰宝”的两件焦点展品——梵高《梵高在阿尔勒的卧室》与米勒《拾穗者》于展厅率先揭面,开箱之前,面对里三层外三层的媒体与嘉宾,浦东美术馆董事长李旻坤忍不住提醒道。

此次开箱的,是两幅艺术史上的巨作,很难不让人振奋。只见数位工作人员小心翼翼打开地上装有作品的淡绿色木匣,一层一层撤去覆盖于作品之上的泡沫板,当两幅作品缓缓现出真容——梵高画作标志性的黄蓝对比冲击着人们的视线,米勒画作让人仿若在品读一首静穆的现实主义诗歌,现场惊叹连连。“我想代表大家,给它们鞠个躬!这两幅画这次能一起来中国,真的是一个极大的惊喜!”参与见证的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王小音的一席话,很能代表在场者的心声。

《梵高在阿尔勒的卧室》

《梵高在阿尔勒的卧室》是梵高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此番是第一次来到中国,首度为中国公众打开梵高的“私密空间”。

画中的房间,大概是世界艺术史上最著名的房间了。有人统计,一生短暂且四处漂泊的梵高,至37岁去世时,总计住过24个城市的37处住宅,但大部分是借住。1888年,他搬进法国阿尔勒拉马丁广场2号右翼的“黄房子”,是他唯一感觉像家的地方。1888年至1889年,梵高用油画三度画过“黄房子”,画面几乎如出一辙,此次来沪的画作便是其中一幅。

这样的画面,对艺术家有着特别的意味。从梵高写给弟弟提奥的一封信中,不难感受到他的满意——他写道:“看到这幅画应当使人的头脑得到安宁,或者确切地说,能使人的想像得到安宁。”厚涂颜料、简化造型、互补色交响,这些都是《梵高在阿尔勒的卧室》藏着的艺术密码,粗犷的笔触凝固着艺术家对安宁的永恒追寻。王小音指出,这幅画有着丰富的解读空间。比如,画中紧挨着墙的窄窄的床,为何上面摆放了两个枕头?人们似乎能够感受到梵高对于陪伴、对于友谊的温暖的这种渴望。又如,画中窗的朝向究竟是往外还是往里,令人争论不休。两种推测无不值得深思,带给观者不同的感受。

《拾穗者》

《拾穗者》,被誉“农民题材创作巅峰之作”,曾出现在美术课本上,仅此一幅画就让世界记住米勒的名字。这是它继2012年现身中华艺术宫《米勒、库尔贝和法国自然主义:巴黎奥赛博物馆珍藏》展之后,时隔十几年再次来到中国。

这幅画作米勒创作于1857年,将普通人物与日常情景纳入艺术视野,以原始的诚实和尊重来表现农民的形象。它定格了农村中最为普通的一幕场景:秋天,金黄色的田野一望无际,麦子收割之后的土地上,三个农妇正弯着腰细心拾取遗落的麦穗。她们身后,一簇簇麦垛堆得如小山高,却似与她们无关。米勒没有着意刻画农妇们的相貌以及脸部表情,却让她们弯腰的身姿显出对土地的致意。这是一种类似古典雕塑般的庄重美,作为劳作者永恒的美学在美术史上留下一页。

当日,浦东美术馆还正式揭晓了“上海之星·浦美奥赛号”游船等展期内一系列丰富多彩包罗万象的跨界合作与活动。伴随江风与落日,浦东美术馆标志性的门面担当“镜厅”亮起奥赛展定制动画短片,梵高、莫奈、米勒、德加等大师的经典作品在镜厅流光溢彩“动”了起来,生动再现19世纪法国艺术史诗,也为这座夜幕下的城市点燃艺术之光。

“缔造现代”展将于6月19日正式与观众见面,以逾百件真迹佳作构建出一幅横跨1848至1914年的全景式艺术长卷。展览涵盖学院派、现实主义、自然主义,到印象派、新印象派、后印象派、纳比派等奥赛馆藏中几乎所有重要艺术流派,通过五大单元系统性呈现“现代性的诞生”这一历史进程。除了率先开箱的两幅巨作,还有梵高《自画像》、高更《塔希提的女人》、莫奈《夏末的干草堆》、马奈《埃米尔·左拉》、德加《佩列蒂埃街歌剧院的舞蹈教室》、雷诺阿《钢琴前的女孩》、塞尚《塞尚夫人肖像》等颇具代表性的艺术巨擘与其巅峰之作将齐聚浦东美术馆,在黄浦江畔共谱一场不可复制的文化盛宴。无需远赴巴黎,中国观众在家门口即可亲历经典。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