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天坑溶洞成垃圾洞,最该堵住的是监管漏洞
上游新闻06-09 09:25:52

|

近日,湖南张家界慈利县某溶洞被污染的相关视频,引发社会广泛关注。6月8日,据央视新闻报道,通津铺镇长峪铺村杨家坡溶洞、东岳观镇彩球村大田坑天坑污染物主要为2010年至2016年期间倾倒的生活垃圾,两洞累计清理垃圾51吨。截至6月6日,已对4名责任人停职检查,对涉嫌环境违法问题已立案14起,对涉嫌违法排污的养殖户立案调查3家,对其他6家养殖场开展执法检查;慈利县人民检察院对涉嫌生态环境违法行为的企业和个人进行公益诉讼立案。

|

一直以来,溶洞类景观在人们的印象中,都是潭深水幽、飞珠溅玉的自然奇观。慈利县所在的张家界,也向来以其仙境一般的自然资源闻名于世。然而,在媒体的镜头下,这两座引起关注的溶洞却与人们的固有印象大相径庭:150米深的杨家坡溶洞污水横流,充斥其中的垃圾甚至堆成了一座七八层高的“小山”,各种垃圾和粪水混合在一起,让人忍不住作呕,就连洞壁都被污染出一层黑色的污垢……

|

此情此景,我们不禁要问,从2010年到2016年整整6年多里,这些垃圾是如何躲过监管的耳目,造成了如此触目惊心的破坏?从官方通报和相关报道可知,当地的多家养殖户涉案,当地还长期存在养殖户直接在水库及水电站上游排污的行为,导致部分河流水体变色。要知道,无论是溶洞环境内的地下水,还是饮用水源地附近的河流,一旦水体受到污染,必然给周边群众的健康带来极大的危害。这些为了降低垃圾和污水处理成本而昧着良心“钻漏洞”的“老鼠”固然罪不可赦,但那些本该起到“捕鼠”作用的“家猫”哪去了,更应成为本次事件中需要认真反思的问题。

|

根据《环境保护法》有关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环境保护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其内容应当包括生态保护和污染防治的目标、任务、保障措施等,并将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纳入相关部门及相关负责人的考核内容;同时还应每年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或者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告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并依法接受监督。但再完善的法律法规,都有赖于长期且坚定的贯彻落实,否则必将形同虚设。在慈利县通报的这两起溶洞污染事件,以及媒体曝光的相关案例来看,当地养殖户偷偷倾倒生活垃圾以及排污的行为,最早可以上溯到15年前,如果不是自媒体博主拍摄视频引起媒体跟进,这种行为尚不知还会持续多久。

|

近年来,随着绿色发展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公众对于环境污染问题也愈加重视,对于那些破坏自然生态的行为更是“零容忍”。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张家界两处天坑溶洞遭受严重污染和破坏的事件,也成了一道血淋淋的“伤疤”。目前,张家界市县两级已经展开深刻反思,深入查找突出问题发生原因,并对相关责任人和相关企业严肃追责问责。我们希望,当地能够吸取教训,在整改的基础上认真厘清监管制度的缺失和漏洞,建立宣教体系,完善摸排机制,形成长期有效的“预警——举报——查处”链条,从根子上解决问题,把美丽还给自然。

|

特约评论员 周斌

|

上游评论投稿邮箱:sypl2020@163.com

|

编辑:龙春晖    责编:李洋     审核:陈旭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