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世界市长对话上海!这场论坛上,他们一起探讨了哪些话题?
新民晚报05-30 11:50:57

5月29日,“世界市长对话∙上海暨2025年上海国际友好城市合作论坛”开幕式在沪举行,来自22个国家26个友城代表团约100位嘉宾应邀出席。新民晚报记者获悉,本届论坛主题为“绿色、低碳、发展、创新——面向未来的城市合作”,设置“绿色低碳赋能城市持续发展”和“青年活力激发城市创新未来”两个议题,重点探讨绿色低碳城市治理和青年创新活力激发等内容,激发合作潜力、深化合作内涵。

可持续发展需携手同行

当前,全球的气候变化与资源的约束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核心挑战。作为中国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先锋城市,上海始终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作为城市战略。第一场专题讨论,多位国内外嘉宾围绕“绿色低碳赋能城市持续发展”分享真知灼见,与全球伙伴共享经验、共谋合作。

“万象作为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的政治、经济和交通中心,正经历着快速的发展。”老挝万象市市长阿沙庞通∙西潘敦提到,万象正落实《2023-2030年绿色城市计划》,聚焦固体垃圾可持续管理、污水与环境卫生、气候与灾害韧性、可持续交通、绿色空间以及可持续能源六大领域,通过植树造林、扩建公园、推广社区花园等方式打造绿化城市,“可持续发展是一场需要携手同行的征程。因此,我们加强协作交流和相互启发,为所有人打造一个绿色、低碳、智慧的未来”。

法国马赛市第一副市长米歇尔∙鲁比罗拉表示,上海与马赛结为友好城市已有38年。面对生态变化带来的挑战,规范交通出行、推广绿色建筑材料、重塑食品体系等具体的解决方案不断涌现。她认为,这场绿色低碳转型要取得成功,不仅仅是技术革新或基础设施升级,关键在于确保每个街区、每位居民、每位年轻人和每位劳动者,都能成为这场变革的参与者和受益者,“本次论坛让城市超越大陆和政治体制的界限合作,围绕共同价值观凝聚力量,并勇于为子孙后代发声”。

这是巴西里约热内卢州议会副议长尤塞莉娅∙奥利维拉∙弗雷塔斯第二次来到上海:“上海是一座美丽的城市,向我们展示传统与创新如何相互融合,并共同构建可持续的未来。”她介绍,巴西在低碳城市发展方面已采取了一系列具体的政策措施。比如,巴西作为全球生物燃料领域的先驱,以甘蔗为原料生产的乙醇已成为化石燃料的可持续替代品,“巴西与中国,尤其是里约热内卢州与上海市之间的关系,正在相互尊重、文化纽带和共同愿景的基础上不断深化。我们将继续通过负责任的政策、科技创新和更加公平、绿色、可持续的城市化进程,推动全球气候议程向前迈进”。

与年轻人共同创造未来

青年是城市未来发展的关键力量,拥有创新思维和推动变革的潜力。通过跨国交流与合作,城市能够吸引具备创新意识的青年,推动城市的绿色转型与高质量发展,为城市注入活力。第二场专题讨论,多位国内外嘉宾围绕“青年活力激发城市创新未来”分享洞见智慧,与全球伙伴交流理念、共绘蓝图。

“我们现在和年轻人一起共同为他们的未来作决定,并一起创造未来。”芬兰埃斯波市副市长梅尔贾∙纳尔沃-阿科拉介绍,埃斯波市的学校每天都在践行以项目为导向的学习、交叉学科的合作及包容的教育方法。年轻人的思想不会止步于教室的围墙。城市的创新园区、初创孵化器和实验室平台都给他们提供了把思想变成现实的机会。此外,埃斯波市还为年轻人开通了多个数字渠道以反馈民意、提交倡议和参与讨论,“未来需要大家一起创造。我们将为年轻人的发展道路扫除障碍,并赋予他们展现自身已具备取得成就的机会”。

韩国全罗北道国际关系大使李光镐介绍,全罗北道是韩国传统的农业城市,青年人口持续减少并流向大城市,在保持地区长期发展和活力方面困难重重。因此,必须推动创新和有效的青年政策,确保青年就地定居和可持续发展。如今,全罗北道正推动各种创新型青年政策。他举例说,全罗北道益山市于2022年12月开设了全国首个青年市政厅,为青年面临的就业、创业和住房等问题提供一站式服务,成为地方政府青年政策基础设施和治理的创新范例,“希望能与上海开展多方合作、发挥各自优势,让优秀案例不断发挥影响力”。

“青年创新与参与是第比利斯可持续发展和繁荣的关键。”格鲁吉亚第比利斯市副市长安德里亚∙巴西拉伊表示,近年来,第比利斯市政府推出“青年社会创业创新催化基金计划”,已支持创建了近100家蓬勃发展的小企业。他提到,第比利斯通过教育和就业赋能青年,为1万多名年轻人提供了与市场相关的技能。同时,通过创建多功能公共中心,为年轻人提供了一个充满活力的成长、创造和发展环境。其中,首个中心每月已接待超过1万名用户,提供超过25种不同的运动和活动,“通过教育、创业、科技、文化和身体健康赋能青年,我们正在为一个充满活力、包容和前瞻性的城市未来奠定基础”。

选稿:周玮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